我適不適合買定期定額?理財專家曝:先評估3關鍵,避免越買越賠錢!

2024-06-12 12:51

? 人氣

短期內進行定期定額雖能幫助我們降低投資成本,但隨著投資的時間越來越長、扣款的總次數越來越多,降低投資成本的效果將持續遞減,直到幾乎完全失去效果。(示意圖/取自Pixbay)

短期內進行定期定額雖能幫助我們降低投資成本,但隨著投資的時間越來越長、扣款的總次數越來越多,降低投資成本的效果將持續遞減,直到幾乎完全失去效果。(示意圖/取自Pixbay)

定期定額一直被認為是長期投資最佳的方式之一,無非是因為它的操作策略簡單,且僅需進行一次性的投資決策,在選定投資標的、設定扣款金額與頻率後持續扣款即可,免除了投資人判斷進場時機的功夫。若投資標的下跌可透過持續扣款降低投資成本;若投資標的上漲也可透過持續扣款參與獲利行情,聽起來是個完美的投資方式,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越攤越平,越攤越高

事實上,短期內進行定期定額雖能幫助我們降低投資成本,也就是大家常提的「微笑曲線」,但隨著投資的時間越來越長、扣款的總次數越來越多,降低投資成本的效果將持續遞減,直到幾乎完全失去效果,讓我們看看下面兩個情境。

假設定期定額100/次,投資標的價位為10

定期定額1
定期定額越攤越平,越攤越高。(圖/理財好聲音提供)

無論是情境一,還是情境二,確實都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下降了每單位的投資成本,但很明顯情境二的效果相當有限,其實道理不難理解,一旦你累積的投資部位越大,一筆定期定額佔過往累積部位的比例將逐漸遞減,投資成本也就越難被一筆定期定額所影響。

而這樣的道理不只是下跌時適用,上漲時也同樣適用,若投資標的趨勢持續上漲,定期定額用來降低投資成本的效果,反而會隨著投資標的上漲增加投資成本,個人稱之為「悲傷曲線」,雖然增長效果同樣會隨著投資的時間越來越長、扣款的總次數越來越多逐漸遞減,但不免造成長期下來相較於單筆投資,下跌時平攤效果鈍化,上漲時獲利效果壓抑的窘境。

定期定額2.png
下跌時的定期定額,可降低投資成本。(圖/理財好聲音提供)
定期定額3.png
上漲時的定期定額,拉高投資成本。(圖/理財好聲音提供)

當然並不是說定期定額就毫無用武之地,畢竟它免除了我們選擇投資時點的困擾,透過平攤投資成本的方式降低資產波動度,也幫助我們維持投資的紀律、給予市場回檔時持續進場的勇氣,並且持續投入增加整體資產報酬率,但凡事沒有十全十美,你分散擇時的風險以取得更加平穩的投資績效,往往就會失去該風險所能帶來的額外報酬。

不擇時,那要如何選股?

不擇時,那要停利停損嗎?

既然定期定額幫助我們免除了「擇時」的問題,我們就可以來專心解決「選股」的難題,而若問到是否停利停損,要注意的是「停利停損」本身就是在擇時,因此定期定額的「停利停損」,就是希望能夠在擇時與不擇時中取得一個你可以接受的平衡,而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希望能夠獲得更好的報酬,或是藉由贖回現金,降低我們自身的流動性風險。

這邊會建議可以根據時間長短,分為短期(兩年以內)、長期(三年以上)來選擇不同的投資標的,以及設定停利停損的操作策略。

1.短期(兩年以內)

選擇波動度大且持續區間震盪的標的。

波動度大可確實發揮定期定額平攤投資成本的效果,且短期的區間震盪也能夠提供停利的機會點,以贖回、續扣、贖回、續扣的循環作為操作主軸。

2.長期(三年以上)

選擇波動度大且長期趨勢向上的標的。

波動度大可確實發揮定期定額平攤投資成本的效果,而長期趨勢向上則可降低你對長期套牢的擔憂,以持續扣款並選擇具成長潛力的區域、產業為主,亦可搭配市場循環以及自身資金需求評估是否需進行獲利了結。

評估指標:波動度可以各年期年化標準差為主、趨勢則以各天期均線為主,並避免趨勢長期向下之標的。

3點,評估自己適不適合定期定額

話說回來,符合哪些條件的人比較適合進行定期定額呢?建議可以從下列幾點來進行評估,當然有些時候我們也會將定期定額與其他操作策略進行搭配,例如:分批布局、追高殺低、逢低進場等,不過這就需要另外評估了!

1. 希望能夠每個月固定投入部分收入進行投資。

2. 希望能降低被投資績效的波動度。

3. 缺乏時間關心市場漲跌以及進場投資的時間。

作者介紹|蕭策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退休理財規劃顧問
高齡金融規劃顧問
經歷橫跨大型金控資產管理、財富管理以及專案管理區塊,善於個人與家庭進行風險管理,擬定退休、稅務以及資產傳承規劃。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理財好聲音作者蕭策(原標題:你的定期定額真的是「攤平成本」嗎?別把微笑曲線,買成悲傷曲線…)

責任編輯/蔡伊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