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後,賴清德的新任期在一片喧囂中開展。
首先是石破天驚的就職演說。原本各界預估,賴清德作為朝小野大的少數總統,在黨內有蔡系人馬箝制、在國會有國民黨壓制、在戰略上受美國控制,就算520演講說不出「九二共識」,應該也能「蔡規賴隨」、自我克制。沒想到賴不僅口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還借此展開「憲法、國籍、國民」的三段論述,且講稿通篇未用「兩岸」、「對岸」,倒是「中國」一詞頻繁出現,最後更以「讓世界迎接新台灣」作結,衝撞之意毫不遮掩。
結果當然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光是演說當下,原本開出慶祝行情的台股就已急殺150點,觀光股尤其哀鴻遍野;事後各方定調演說時,「比預期更強硬」的論調也成為主流,甚至出現「新兩國論」的類比。北京更是在國台辦、外交部同聲抨擊後,於5月23日宣布進行「聯合利劍-2024A」演習,地點包括台島北部、南部、東部及金門島、馬祖島、烏丘嶼、東引島周邊,之後又在5月31日一早發布快訊,宣布將自6月15日起,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下134個產品的關稅減讓。顯然,賴清德驚人的520講話,正讓原本脆弱的兩岸格局每況愈下。
再來是圍繞「國會改革法案」(或稱「國會擴權法案」)的攻防。由於民進黨這次未在台灣立院取得過半,無法延續過去8年的完全執政,所以面對國民黨、民眾黨以席次優勢推動法案,不甘心的民進黨只能循「表決外方式」進行杯葛,例如5月17日鬧上國際新聞版面的立院大亂鬥,以及5月21日起由台灣公民陣線、台灣基進等泛綠團體及政黨聯合號召的「民主倒退,公民搶救」示威,整體又名「青鳥行動」。
當然,民進黨堅稱自己沒有動員「青鳥行動」,卻迴避不了一個基礎事實:不論活動由誰發起、被動員的民眾占比多少,民進黨明顯是把「青鳥行動」當成了「太陽花學運2.0」,企圖重演10年前國民黨困於民意怒火、只好無限期推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的劇本,迫使這次同有表決優勢的國民黨主動服軟,放棄推動國會改革法案。
只是從結果來看,「青鳥行動」不只欠缺火候,也沒能達到目標:5月28日,經歷4天4夜馬拉松表決大戰、場外「青鳥行動」持續喧囂,立法法院還是在總表決人數103人、藍白贊成58人下,完成國會改革法案的三讀,確定將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藐視國會有罰則、強化國會人事同意權、國會調查權及聽證權入法。
當然,民進黨還是拒不接受,並希望以法律攻防扭轉乾坤,例如表示行政院將提覆議(即要求立院再表決)、黨團將會聲請釋憲,甚至開始號召罷免國民黨立委。但即便歹戲拖棚,也難改「青鳥行動」已經失敗的現實:這場發生在太陽花十周年的政治抗爭,既沒能複製太陽花劇本、阻止立院表決,還暴露民進黨的嚴重錯算與危機,毫無疑問是賴清德執政後的第一敗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