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要討論的是一項比較專業的指標。
但簡單來說,這是將「貨船的運費」指數化的指標。
當世界經濟蓬勃發展,跨國物流增加,貨船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然而,即使物流的需求增加,像貨船這樣規模龐大的船隻,不可能立即建造出來。也就是說,由於市場對貨船的需求增加,供給卻無法馬上增加,運費便急劇上漲。因此,這項指數可以說是對全球經濟變化很敏感的指標。
波羅的海運價綜合指數中的運費,是將運送稱為「散裝乾貨」 (Dry Bulk)的各式各樣原物料的貨船運費平均價格化為指數所得出的數值。這些貨船經常使用的航線大約有20條左右,指數中的運費,就是計算經過這些航線的貨船運費得出的平均值。
波羅的海運價綜合指數是近年非常受到關注的經濟指標。它的歷史悠久,可追溯至18世紀的1744年。接下來我會簡單說明這段歷史。
最初,在波羅的海從事貿易的商人、船公司員工與水手,會在倫敦的「維吉尼亞與波羅的海咖啡館」定期聚會,不只交流各種意見,也會締結合約。到了19世紀,這些聚會轉變成更正式的組織,並且於1900年成立波羅的海貿易暨航運交易所。於是,組織持續計算的波羅的海運價綜合指數,在1999年形成目前的形式。
可能有人沒聽過前文提到的「散裝乾貨」這個詞,我簡單解釋一下。所謂的散裝乾貨船,是指將鐵礦、煤炭、穀物、鋁塊、銅礦石等各種資源,不額外包裝直接放在船上運輸的船隻,也稱為「大宗貨物船」。這個名稱源自於將大量乾貨(Dry Cargo)等未經包裝的貨物以散裝形式運輸,故稱為「散裝乾貨」。
因此,以貨櫃裝箱運輸或是運送石油的油輪等,並不包含在波羅的海運價指數中。而是透過「貨櫃運價指數」或「原油運價指數」等,和波羅的海運價綜合指數分別以不同的指標來編製、公布。
波羅的海運價綜合指數的重要性在於,它對景氣趨勢變化的敏感反應。煤炭是能源,而鐵礦石、鋁塊、銅礦石等則是製造業不可或缺的原料。
換句話說,當景氣轉好且經濟活動蓬勃發展時,散裝船運輸的貨物將不斷增加。然而,如同前文所述,要建造用來運輸這些貨物的「船隻」,需要耗費非常多時間與成本。所以即使運送的貨物量增加,市場對散裝船的需求上升,也無法立即建造船隻來增加供給量,因此運費會迅速上漲。相反,需求減少時,波羅的海運價綜合指數也將迅速下跌。就某種意義而言,可以把它視為全球經濟的一項領先指標。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波羅的海運價綜合指數畢竟是由船隻運費計算而成,不只會受到全球經濟動態影響,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