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科新血「斷層式雪崩」招不到人!資深名醫嘆:錢少事多責任重「還離監獄近」

2024-06-24 11:10

? 人氣

蘇一峰說,胸腔科醫師是個「錢少事多責任重、離監獄近」的工作。(示意圖/取自Pixabay)

蘇一峰說,胸腔科醫師是個「錢少事多責任重、離監獄近」的工作。(示意圖/取自Pixabay)

醫療人員出走潮!在台灣經歷SARS、H1N1及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以來,胸腔科醫師肩負重任,薪資報酬卻未能成正比,導致新進醫師雪崩式下跌,有資深醫師就擔憂,若再度爆發大型疫情,恐怕僅剩老醫師在第一線奮戰。醫師蘇一峰也發聲指出,胸腔科「承擔許多責任,卻是薪水的底層後段班」,難怪年輕醫師對胸腔科望而卻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回憶,當年他考胸腔專科時,全國有約100名考生,而如今每年報考人數銳減,大約5、6、7年前僅剩20多名,最低甚至只有10幾個,胸腔科醫師「錢少事多責任重,離病近、離監獄近」,面對傳染疾病承擔的責任重大,薪水卻屬於底層,「難怪後進不想加入胸腔科…」

偏偏胸腔科醫師的培訓過程漫長,蘇一峰解釋道,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胸腔重症科醫師,需經過1年一般科、3年內科、2年胸腔專科及1年重症專科的培訓,整個過程得花7年時間,且後續還需更多的臨床經驗,才能成為一名成熟的胸腔科醫師。

國人胸腔科病患逐年增加,包括十大死因的肺癌、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都需仰賴胸腔科醫師治療,然而健保給付點數偏低,再加上培訓時間長,讓許多年輕醫師敬而遠之,導致第一線的胸腔科醫師大量流失。蘇一峰說,就算現在補缺口,最快也要7至10年才能見效,「所以政府還不趕快動起來的話,未來這個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統計,胸腔內科醫師平均年齡為52.7歲,40歲以下的醫師僅佔1成5。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現今執業的胸腔科醫師多數在SARS爆發前加入,年齡普遍都已超過50歲,每次爆發大規模疫情,不僅增加胸腔科工作負擔和感染風險,薪資報酬也未如預期,嚇跑了許多年輕醫師。

陳育民先前也曾警告,若未來10年再度爆發重大傳染病,國內胸腔科醫師數量嚴重不足,「幾乎是國安問題」。對此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已討論過相關問題,並請相關單位提交更具體的改善方案,將優先檢討並逐步調高健保給付點數;此外衛福部也會透過「醫療服務資源耗用相對值」改善計畫,制訂政策以平衡醫療人力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怡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