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魚鱗別再用菜刀狂刨!內行人用1食材更安全,一分鐘快速去除魚鱗不傷手

2024-06-28 09:00

? 人氣

專家教你用1天然食材,免刮手就能去除魚鱗。(示意圖/取自photo-ac)

專家教你用1天然食材,免刮手就能去除魚鱗。(示意圖/取自photo-ac)

刮魚鱗可以更簡單及安全,沒嘗試過刮魚鱗,用以下方法也許能輕鬆做到,不弄髒手,魚鱗不會到處飛濺,不用慢慢撿魚鱗屑,砧板不腥不臭。這個簡單又聰明的方法可能很多人知道,日前有媒體也曾經報導,刮魚鱗乾淨、安全及迅速,讓家廚趨之若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蘿蔔頭變廚具,去魚鱗一流

很多家庭喜歡吃魚,見街市的魚販,用刀在魚身上打鱗,雖然很快但四處是魚鱗,在家以同樣的方式操作似乎比較混亂,不擅用刀的人也可能弄傷手,魚肉也容易被刀刮傷。比起用刀,用一樣常被切掉的蘿蔔頭就能很輕鬆的把魚鱗去掉。

免用刀輕鬆刮魚鱗

1. 不擅用刀的人也可能弄傷手,魚肉也容易被刀刮傷。
2. 用更易的方法,準備一截切了斜面的蘿蔔頭。
3. 用蘿蔔頭逆魚鱗方向往上刮。

用蘿蔔頭逆魚鱗方向往上刮。(圖/香港01提供)
用蘿蔔頭逆魚鱗方向往上刮。(圖/香港01提供)

4. 刮下來的魚鱗都是一大塊、一大塊的。

刮下來的魚鱗都是大塊的。(圖/香港01提供)
刮下來的魚鱗都是大塊的。(圖/香港01提供)

5. 好處是防止魚鱗四處飛濺,也不會破壞魚的皮膚,1、2分鐘就能將魚鱗刮乾淨。

蘿蔔頭刮魚鱗做法

順著魚尾,逆魚鱗向上刮。刮下來的魚鱗都是一大塊、一大塊的。可防止魚鱗四處飛濺,也不會破壞魚的皮膚。1、 2 分鐘已把魚鱗刮乾淨了。

不僅是蘿蔔頭、白蘿蔔頭及黃瓜頭,較硬的瓜菜也可刮魚鱗。但黏在砧板上的魚鱗屑很腥又難撿起,怎麼辦?可多用一樣物件來幫忙。

防止魚鱗四濺做法

準備一個保鮮袋,把魚放上。沒有蘿蔔頭,可用有弧度的大湯匙來刮魚鱗。方便又安全,不傷手,不刮爛魚肉。刮出的魚鱗,全部掉落在塑膠袋,砧板乾淨也無腥味。

刮了魚鱗,剪去魚鰭及魚尾,就完整地處理好鮮魚了。

3步驟挑出鮮魚

1.魚眼無凹陷

許多判斷水產新鮮的步驟中,一定會有「魚眼清澈不混濁」,不過,台灣永續漁發展協會理事長白尚儒表示,魚眼混濁絕對代表不新鮮,然而清澈的魚眼也不代表一定是絕對新鮮。

只要凍藏過程中碎冰不接觸魚眼,即可維持其魚眼清澈,如此才會發生冷凍很久的魚,其眼睛仍清澈的狀況,因此看魚眼「有沒有凹凸」才準確,魚眼「微凸」代表新鮮,凍藏後退冰或是已開始腐敗的魚眼則會呈現微凹的狀態因為每個人對於魚眼的清澈度沒有一定的標準,建議以「凹陷程度」來辨別,沒有凹陷的才新鮮。

2.垂尾角度小

魚隻在死亡後會經歷3個階段,分別是僵直前、僵直期、僵直後,其中「僵直前」和「僵直期」是最新鮮的,可以利用「垂尾度」來判斷。除活魚外,最新鮮的狀況就是僵直期、垂尾角度接近水平,所以當市場的魚垂尾相當嚴重、角度很大,代表其鮮度較低通常漁獲捕撈後會立刻送入凍庫中,以保持其品質,就算凍藏設備再完善,魚體死後還是會繼續進行化學變化,肌肉失去彈性,導致魚體開始收縮,漸漸變得僵硬。

以凍藏的鱈魚為例,約2-8小時會進入僵直期,若溫度控制得宜、不要有太大的波動,其僵直期可維持20-65個小時,此時的魚尾垂尾角度接近水平,然而當魚類進入僵直後期,因酵素的分解會開始解僵,在此時將魚體拿起,會發現魚尾下垂,很快地就會有令人作嘔的腐敗味散出。白尚儒建議可以將魚拿起,一樣看其垂尾的程度,盡量挑選魚體較硬者、代表其新鮮度愈好,也代表凍藏設備較完善,較能保鮮。

3. 味道較不強烈

先聞魚腮最容易判斷,或是輕壓魚屁股擠出汁液,再輕輕搓散,若是不新鮮的魚會有非常可怕的惡臭,實際的味道可依據消費者的可接受程度來判斷。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標題:刮魚鱗神器|唔用刀唔用刨刮鱗更輕鬆!只需1樣食材1個袋乾淨俐落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