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代表存款多嗎?醫師通常會被視為退休無虞的一族;儘管醫生收入不錯,卻常會因工作忙碌無暇理財,除了定存及保險外,到底該如何進行退休理財?就由以親切專業的方式分享生活故事與醫學新知,在臉書享有高人氣的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周旭桓現身說法。
近來,南韓「醫政對立」惡化,韓國住院醫師發動「全國辭職抗爭」以來,韓國醫療體系一直處在崩潰邊緣;對此,身為醫師的周旭桓心有戚戚地指出,「醫師集體罷工,是一樁社會重大事件,從台灣看韓國,心中有很多的感觸,因為台灣的醫療問題和韓國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他進一步分享,「其實,最核心的問題在於資源分配不均,制度沒有改善的情況下,醫學生卻仍增招,加上醫療給付都太過低亷、工時過長,導致內外婦兒這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四大科的醫師都拋下專業,往自費的醫美醫療發展,或者就選擇容易賺錢的科別,導致醫療體系的嚴重扭曲。」
不想開刀開到老 及早進行退休規劃
由於要接受較長時間的訓練,相較於其它職業,醫生的職業生涯起步較晚,不穩定的輪班時間及繁重的工作,使得醫師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考慮他們的財務目標。近來,大環境改變,醫療機構日趨龐大、集中,受僱醫師執業比例日漸增高,台灣醫療照護雖有「世界第一」的美譽,但高達九成醫師卻沒勞保,無形間就少了一層退休保障。
過去,在公職醫師醫院,醫生必須屆齡退休,因而不少退休醫師選擇轉任私立醫院,薪資往往不如過往水平外,不少醫師也會選擇自行開設診所,「但這比較類似經營管理,屬於被動收入,大部份專科醫師仍是以主動收入,也就是薪水為主要來源。」 周旭桓說明。
他以外科為例,外科除了定期輪班、隨時夜間on call,平均開刀手術一開就是數小時,「留在外科體系,健保給付不高,薪水相對是低的,開刀時數又很長,常會變成過勞的廉價勞工;加上開刀除了專業,更是體力活,相較於其它科別,職涯壽命更短。」
對於退休理財,周旭桓表示得未雨綢繆,因此在初出社會時,由於當時市場的投資產品沒有那麼多選項,所以我主要以儲蓄型壽險為主,「除了理財,還可以完善醫療險的規劃;爾後,隨著工作時間日益忙碌,就算有幾年股市好大,我也不敢貿然進場,錯過了幾波成長機會。」
不懂股票也能投資 ETF參與市場又風險分散
他表示,醫師有兩大特色,其實和一般上班族很像,「第一很忙,沒時間看盤;第二,不懂股票,就算懂,也沒時間研究。根據這兩種情況,ETF對我來說便是最佳的投資工具,因為ETF買的是一籃子股票,股價波動近似大盤或類股指數,等於幫投資人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