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330)自2020年5月宣布在美國亞歷桑納州鳳凰城郊區建立工廠,然而4年過去,仍未開始生產晶片,還預計要到明年上半年才能開始生產。對此,有外媒就分析,台積電的成功作法恐怕很難搬到美國實現。
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美國有92%先進晶片都是向台灣購買,讓他們長期擔心對台灣台積電的高度依賴,如今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是美國試圖降低對海外生產晶片的依賴,甚至不惜給出高達66億美元(約新台幣2141億元)的補助款。
然而,台積電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在台灣有熟練工程師和專業供應商組成網絡,磨練出高度複雜的製造流程,加上政府支持,才能將極度細微電路蝕刻到晶圓片中,要將如此複雜的製造流程帶到美國並完美複製,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其中一項困難就是台美文化衝突,例如台積電以工作嚴格聞名,美國工人卻無法接受半夜因緊急情況上班、不必要的會議等等,甚至為此辭職,讓台灣高層和美國工人雙方都坦言「感到沮喪」。
亞利桑那州的3名台灣員工表示,目前位於鳳凰城的2200名台積電工人中,有一半是從台灣引進,雖然台積電已經試圖緩和情況、工作量也不如台灣緊湊,但隨著明年工廠全面投產,是否能維持也不能確定。
另外台積電則表示,美國還預計要建造2間工廠,將創造6000個就業機會,「我們不可能只依賴台灣派人來這」,最終會降低台灣員工的比例,這些問題仍需要面對。
除了內部問題外,亞利桑那州廠還需要面對勞動市場競爭,例如美國晶片巨擘英特爾也正在爭取大量技術工人好擴建工廠;另外也包括政治威脅,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J. Trump)則揚言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產業等,都讓美國難以複製台積電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