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相當火熱的房市,在央行祭出被封為「史上最嚴厲的限貸令」的房市管制措施後,房市也被推測應將轉冷,連帶解約件數也慢慢增多,不過,有網友卻質疑,解約件數的增加可能是民眾試圖「鑽預售屋漏洞」的操作,但也釣出房仲打臉,搬出《平均地權條例》之下,建商不太可能冒著違法的風險配合假解約。
最嚴限貸令一出「解約潮來了」?房仲揭內幕:不太會出現
根據實價登錄統計,高雄今(2024)年解約量排名最多的前5名市區,分別是三民的18件、小港的9件,以及左營、楠梓和前金區的6件,5區中解約總價從最低的790萬元到最高的4380萬元都有。
事實上,預售屋解約被視為違約,且解約者最高恐需付預售屋總價15%或是沒收已繳的價金當做違約金。不少房仲都認為,若非買房者真的周轉不靈導致自備款不足、房價跌幅超過已繳的訂金,通常不太會出現解約狀況;但也可能會出現認為價差賺不多的投資客,又見解約金就是當初繳了3%至6%的價金,因此乾脆選擇解約。
建商喜聞解約「不可能配合假解約」原因曝
另外,根據《ETtoday》報導,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也表示,其實房市景氣好時,大部分建商都會乾脆接受買房者的解約,「反正建商損失也不大,甚至收回還可加價出售。」
不過,央行9日宣布,針對信用管制措施推出鬆綁措施,包括繼承取得房屋者、與銀行簽訂撥款後1年內出售原屋的換屋者、已簽訂成屋與預售屋購屋合約者,以上情況能夠不適用於「第7波信用管制措施」。
就有不少網友認為,雖然解約件數增多,但其中也有可能是搶鑽預售屋禁換約的漏洞。對此,謝哲耀也直言,退戶重賣建商可以賣得更高的價格,應不會有配合客戶換約的動作,再加上去(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通過,根本不可能有建商願意配合假解約,還得擔上額外罰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