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平時不注重養生,有病不及時治療,拖成大病花更多錢,導致更加貧困;難以忍受等待,只想要即時回報,所以很難完成某些艱難的任務,容易半途而廢;不願讓別人掙錢,什麼都想自己做,不願購買服務。
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擅長,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很可能最後花費大量時間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導致時間的交換價值被白白浪費了。而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不斷提升自己,不但能學到本事,還可以賺取時間差價(如上文的鐘點工阿姨)。
人因為受到限制(生病、年老等)沒有辦法再去賺錢時,就只能節省,這是無奈之舉。但對於年輕人來說,也許應該多思考怎麼自我提升,怎麼開源,而不是只盯著節流。要掙錢,就要逼迫自己去思考、去學習,這樣人的潛能會越挖越多,而在挖掘自己潛能的過程中,成長的腳步也越來越快,眼界越來越開闊,這本身就是珍貴的收穫;而省錢永遠有上限,將省錢看作頭等大事,人會畏畏縮縮,社交受限,信息渠道狹窄,發展機會也會變少。
一味省錢,不敢投資自己,會給人「我不配」的心理暗示,降低自我價值感。如果目光只盯著一點小利,人會變得越來越狹隘,慢慢堵死自己上升的路。所以,最應該物盡其用的是時間。我們唯一擁有的是生命,生命的單位是時間。你需要跳出貧困的思維陷阱,像珍惜錢一樣珍惜時間。
作者簡介|理微塵
應用心理學碩士、分析心理學博士,專業心理諮商師,長期接受國際知名心理學家督導。曾任上市公司高級主管,報社專欄作者、自媒體經營者。
本文授權轉載自圓神出版《你生而為山,何必是朵花?:不順從不內耗,外婆教我的人生課》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