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秩序
社會秩序是維持國家穩定的基石,而右派通常更加注重法律與秩序的重要性。右派支持強而有力的執法機構,確保犯罪行為受到懲罰,從而保障公民的安全與社會的和諧。右派認為,過度寬鬆的法律會削弱法治精神,導致社會動盪。
此外,右派重視國防與國家安全,認為維護國家主權是政府的首要職責。他們主張增加國防預算並加強邊境管理,以防範外部威脅並保障國民安全。上一屆美國國會中,有軍事背景的議員中,共和黨與民主黨的比例約為 3 比 1。
右派政策在處理移民問題上也具有明顯的特點。他們通常支持嚴格的移民管制,以確保國家的文化與經濟利益不受潛在威脅。這種立場旨在減輕移民可能帶來的資源分配壓力,同時促進本地勞動力市場的發展與穩定。(延伸閱讀:美眾議員瓦爾茲將任國家安全顧問,友台議員魯比歐將接任美國務卿!)
文化保存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下,文化多樣性面臨威脅,而右派對本土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尤為重視。他們主張保留傳統文化,認為這是國家身份與社會凝聚力的重要基石。右派堅信,文化是一切的根基,失去文化等於失去自我認同。
右派政策通常更為積極,特別是在語言、藝術和歷史遺跡的保護方面。他們的努力不僅有助於文化的延續,還能促進旅遊業和教育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國家的軟實力。相比之下,左派政策則強調包容性與多元性。
此外,右派強調保護本地文化,減少全球化帶來的邊緣化影響。他們認為本地文化是社會的重要基石,透過教育向下一代傳遞文化價值與獨特性,確保其在全球化挑戰中得以延續與發展,維護文化多樣性與社會穩定性。(延伸閱讀:季凡觀點:川普勝選對經濟可能有什麼影響?)
國際比較
中國在改革開放前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導致經濟停滯和人民生活水準低下。改革開放後,中國逐步引入市場經濟元素,經濟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然而,近年來政策逐漸左傾,加強國家干預,削弱了市場的活力與競爭力。
印度作為一個民主國家,雖然其政治制度與美國類似,但經濟政策長期偏向左派,過度強調國家干預與社會福利。這種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限制了印度的經濟成長,直到近年來逐步引入更多市場化改革後,經濟才開始顯著改善。
反觀臺灣,自 1970-1980 年代以來,採取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政策,注重市場自由與企業創新,成功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相較於中國和印度,臺灣在政治光譜上更偏向右派,透過減少國家干預,充分展現右派經濟理念在提升競爭力方面的優勢。
截至 1 月 6 日,根據 MSCI ACWI NR USD 指數資料:過去 10 年,政治光譜偏右的臺灣年化報酬約為 11.3%;近年政策左傾的中國僅約為 -0.6%;而近年政策右傾的印度則約為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