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環形無影燈下,紋身機滋滋作響,所到之處,針刺進肌膚,色料滲入,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香港紋身師(台稱刺青師)廖永堅(Kin Liu)眉頭緊鎖,細心比對後,在客人陳禮文手臂上一針一針刺下一幅人物肖像。
陳禮文手臂上刺著的是他剛剛因病去世的女兒Jenny,女兒頭像下的一句「I miss you(我想你)」道出了這位父親無盡的哀思。
以紋身紀念親人
醫生說陳禮文女兒手術的失敗率很低,卻不料20來歲的她仍被病魔無情帶走。
「她做手術前,我答應過帶她去台灣旅遊,」談起這句承諾,陳禮文幾度哽咽, 「我的心好像被針刺一樣,不停滴血。」
於是,陳禮文帶著女兒出殯的照片找到了紋身師廖永堅,把她的音容笑貌永遠地留在了手臂上,現在每天早上,他也會照鏡子,看看手臂上的女兒,也可帶著一起完成台灣的旅行。
陳禮文說,紋身讓他釋懷,不再每天為女兒的離去感悲傷。
廖永堅是一位專門替人紋人像的紋身師,接觸紋身前,廖永堅已有多年的習畫經歷,在朋友幫工的紋身店刺下第一個紋身後,便對這門皮膚上的藝術產生了興趣,他把自己刻畫人像的愛好也一併帶到了紋身創作當中。
「你可以和它溝通,因為它有眼神,它有表情,你覺得它對你傳達一些信息,其實多多少少你也會透過一些感情在這個人像裏,」廖永堅說這是人像比死物更具魅力的地方,但華人傳統觀念對於寫實人像紋身的避諱卻讓他不得不妥協,常要涉獵其它風格流派。
紋身接受程度提高
隨著華人紋身市場的發展和人們對紋身的看法改觀,文化禁忌對紋身行業的影響有所削弱,紋身擁有者跨越不同年齡和職業階層,華人對多種紋身風格和圖樣的接受度提高。
曾經幫大衛·貝克漢姆(David Beckham,又譯貝克漢、碧咸)等一眾名人創作紋身的香港紋身師沈龍威(Gabe Shum)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表示,紋身市場蓬勃發展,好多人都喜歡紋身。他的客人涵蓋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有小學老師,大學教授,法官,律師,醫生,護士,甚至是已經完成結業訓練的警察和消防員。
沈龍威是飛騰刺青(Freedom Tattoo)的創辦人,被稱作「香港第三代紋身師」。他估計目前香港有200多名紋身師。
市場的發展也促使紋身價格上漲,早在1990年代,一平方分米(15.5平方英寸)的紋身只需花費幾百港幣,但是現在根據圖樣的複雜程度和所花時間,已經漲到一兩千港幣。
以前,人們經常透過有色眼鏡看待紋身,認為紋身就代表「黑社會」。《古惑仔》,《龍在江湖》等經典港產黑幫電影對幫會人士的刻畫常是「左青龍,右白虎」紋身布滿後背或手臂,打鬥的時候手持砍刀,亮出紋身,兇神惡煞。
今年8月,中國江蘇的劉海龍駕駛轎車途中與一輛電動車發生剮蹭,隨後持刀揮砍電動車主,反被電動車主拾刀追砍致死。隨後公布的視頻和新聞圖片裏,劉海龍渾身刺滿紋身,眾多網友將其視作「社會人士」,稱他為「昆山龍哥」。網上一時出現眾多起底「龍哥」的文章,更有輿論認為劉海龍死有餘辜。
但是,如今華人社會對紋身已有不同態度。如歌手范曉萱,演員徐熙媛(大S),網球運動員李娜,羽毛球運動員林丹身上都有明顯的紋身。受影視圈和體育明星帶動潮流的影響,人們對紋身的接受度,尤其是在年輕人間,越來越高。年輕的一代常常將紋身視作標新立異,表現自我的方式。
紋身的限制
「其實,紋身是一個行為藝術,」沈龍威說。而且紋身在年齡上也沒有上限,「曾經我有好幾個六七十歲才第一次做紋身的客人,他說原來現在的紋身是這麼漂亮的,以前他有誤解。」
但沈龍威也強調,幫18歲以下人士紋身是違反香港法律的。根據香港《青年人紋身條例》,除註冊醫生為醫學理由而進行的紋身,為18歲以下的人進行紋身即屬犯罪,最高可判處罰款5000港幣及監禁3個月。
台灣民法規定滿20歲為成年,20歲以下但七歲以上為限制行為能力人。雖然民法沒有規定未成年人禁止紋身,但是第79條:「限制行為能力人未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所訂立之契約,須經法定代理人之承認,始生效力。」
這意味著,未滿20歲的年輕人需要徵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才能與紋身師訂立契約,獲得紋身服務。否則,監護人事後如果不承認未成年子女自願簽訂的紋身契約,監護人還是可以向紋身師提告要求賠償。
中國大陸至今未有禁止未成年人紋身的相關立法,但是一些國有企業或機構在招聘時會對紋身者有所限制,甚至不予招錄。中國解放軍軍隊條令規定,軍人不得紋身,因此之前徵兵體檢中也有相應規定,除少數民族地區純屬風俗習慣的紋身,其餘有紋身者均不合格。
但隨著中國社會對紋身的態度逐漸開放包容,徵兵體檢對紋身的要求已有放寬。2017年發佈的《應徵公民體檢標凖》第一章第11條:面頸部紋身,著軍隊制式體能訓練服其他裸露部位長徑超過3cm的紋身,其他部位長徑超過10cm的紋身,男性紋眉、紋眼線、紋唇,女性紋唇,不合格。
紋身市場 前景
在香港合辦大型紋身展的中國紋身發展聯盟會創始人姚申傑觀察到,中國大陸的紋身行業發展非常快,市場需求在增長,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尤其是年輕人希望接觸紋身。許多紋身師希望借助紋身展等平台向消費者展示自己。
「從技術角度來說,中國的紋身技術現在已經不落後於任何一個國家, 甚至是領先於全球的,」他說。
數據分析機構媒體研究未來(Market Research Future )今年發佈的報告預計,2018年到2023年,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將會是紋身去除行業增長最快的市場,增長率高達16.2%。報告分析,紋身去除行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人們對紋身接受度的提高。
根據美國國際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2015年發佈的文章 ,洗紋身的人數伴隨紋身數量上升而增加。人們洗紋身的原因主要包括:因紋身在社交圈受到壓力,新的工作需要展現特定的職業形像,以及對原有紋身感到厭棄。
姚申傑承認,「從人群的觀念上來說,我們中國和國外比的話,紋身普及度還沒有那麼高。」
即使是在東西方文化融合的香港,華人傳統觀念上的禁忌仍會影響紋身的選擇。廖永堅說,他最鍾愛以及最擅長的是人像紋身,但找他做人像紋身的只佔三成。"中國人始終是比較避忌紋人像的,尤其是老一輩,覺得把紋人在身上,就像有個靈魂。"
他最近接待的客人中,有一位本想將年幼的女兒紋在身上的客人,但又擔心影響風水,在廖永堅建議下諮詢過風水師後還是打消了念頭。不過廖永堅說,他自己不太相信風水之說。
來自台灣高雄的紋身師彭哥解釋說,人像紋身讓人感到不吉利,許多上一輩的人覺得那好像代表著畫像裏的人去世了。
彭哥在台灣略有名氣,多次出現在電視節目,她身上有多處色彩鮮艷的紋身,圖案融合東西方多種元素,胸前刺著達·芬奇的名畫《維特魯威人》,左臂上刺有蓮花,京劇花旦臉譜和「秋香」二字,左腿上有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左小腿上還有《受難記》裏的耶穌形像。
彭哥說,她左手的紋身基本上都是紀念她外婆的,她的外婆非常喜歡蓮花以及看歌仔戲,而「秋香」則是她外婆的名字,左臂上還有貓咪代表她自己。
「以前紋身有人說不能刺眼睛,就是說不能開眼,一個圖像如果有開眼睛的話,好像就代表著這個圖裏面有一個靈魂的感覺,」她說,「有些人如果因為刺青,假如說最近比較不順遂,他可能就會怪罪他的刺青。但是其實現代人就比較沒有這麼迷信。他還是為了美觀,為了漂亮,他會把它當做是一個藝術品。」
一些紋身師不會介意風水上的禁忌,認為缺乏科學依據,但他們卻會有各自不同的把關凖則。彭哥在紋人像的時候會刻意避免做情侶的紋身,以防情侶分手後,紋身會給他們帶來困擾;香港著名紋身師沈龍威說,他個人從來不紋納粹標誌和日本皇軍的舊式軍徽。
沈龍威說,紋身除了藝術價值,還被賦予不同意義, 「我的紋身除了可以表達自己很靚、很型,其實每個都有一個紀念價值的。那麼譬如有的人紋自己喜愛的家人,紋身裏面的含義是有很大的愛的成分,愛的表達的。」
「人從媽媽的肚子裏生出來,是什麼都沒帶出來的,我們臨死,走的那一刻,只可以帶的就是身上的紋身。」
BBC中文記者林祖偉對此文亦有貢獻。
原文、圖經授權轉載自BBC中文網
責任編輯/陳秉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