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札幌能在百餘年間從一片荒野變日本大城市?回顧北海道開拓史:紅燈區功不可沒

2019-02-07 06:00

? 人氣

以「紅磚廳舍」的別稱聞名的北海道廳舊本廳舍,也是開拓使的重要象徵。這座廳舍同樣受到歐美影響,興建於1888(明治二十一)年,是一棟採用新巴洛克風格的歐式建築。在此之前,開拓使廳舍是1873(明治六)年興建的兩層樓木造建築,使用面積較小。可惜竣工後僅六年就慘遭祝融燒毀,因此才又興建了紅磚廳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仔細觀察紅磚廳舍,會發現裡裡外外有許多稱為「北辰」的紅星記號,代表北極星,是開墾的象徵。只要前往與開墾北海道有關的景點建築時,都會看見這些紅星記號。

札幌舊道廳(圖/歡迎光臨札幌)
北海道廳舊本廳舍,可以觀察到外壁有一顆紅星,是開拓使的標誌,堪稱北海道象徵(圖/歡迎光臨札幌
札幌鐘樓(圖/歡迎光臨札幌)
札幌鐘樓,外壁上也有掛有紅星標誌(圖/歡迎光臨札幌

紅燈區是開墾荒野的原動力

曾任佐賀藩主的鍋島直正是第一任開拓使長官,鍋島拿出戊辰戰爭後獲得的部分獎賞作為開墾費用,將佐賀百姓送往北海道開墾。接著任命原本的藩士島義勇為開拓使判官,他後來被譽為「北海道開拓之父」,可見其功績。他選定札幌為開墾中心,並參考京都將札幌市區規劃成棋盤狀街道。

可惜的是,島與第二任長官東久世通禧不合,任職半年多之後,長官便以預算超支為由解雇他。後繼接手的是同為土佐出身、同樣擔任開拓使判官的岩村通俊。岩村將棋盤狀行政區規劃得十分完善,並在紅磚廳舍北邊興建開拓使廳舍。

棋盤狀市區使得札幌街道的地址編列更合邏輯。往東西延伸的大道成為南北方向的基準,大道以北稱為「北○條」、以南稱為「南○條」。東西向的基準則是前身為幕府末年開挖的大友堀,後來在明治初期負責輸運札幌物流的創成川。此川以東稱為「東○丁目」、以西稱為「西○丁目」。而這些地址就如同當地十字路口紅綠燈旁的牌子上所出現的模式標示,例如「南2‧西4」。

札幌(圖/姚翰光攝)
札幌街道命名,如北6‧西12(圖/姚翰光攝)

此外,行政中心南邊設有紅燈區「薄野」。當時開墾札幌的速度相當快,卻有許多工人忍受不了冬天的嚴寒氣候而逃離北海道。岩村為了留住工人便設立了紅燈區,這就是薄野的原型。換句話說,薄野是札幌發展的原動力

此外,現在的石山通是當年將石材運送至札幌市區的必經要道。

1870(明治三)年,日後成為第二任內閣總理大臣的黑田清隆就任開拓使次官,並於1874(明治七)年升任第三任開拓使長官。黑田清隆開始實施「開拓使十年計畫」。在創成川東岸的公家土地興建札幌製作廠,廠內備有機械製材、鍛造、鑄造、木工等各種設備。

不僅如此,更在札幌製作廠旁興建啤酒、醬油、味噌、精油、織物等四十多間官營工廠,所有北海道生產採收的蔬菜、啤酒花等農作物都能在此加工,形成一個大規模工業區。現在的札幌啤酒就是來自於當時設立的開拓使麥酒釀造所。

此外,交通方面開通了函館到札幌之間的札幌本道、札幌到小樽之間的後志道等主要道路。手宮(小樽市)到札幌之間的幌內鐵道,其部分路線也在1880(明治十三)年底開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