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蒙的興趣非常廣泛,而其成就來自他對興趣議題的行動力與研究功力。例如他對新幾內亞有興趣,就實地居留,深入研究,融會貫通,再逐漸擴散,自創學說。我覺得西方人在「廣」與「深」方面,確實比東方人厲害。到西方留學過的學者,都會有以下印象:老外在高中畢業時,不過爾爾,但大學時大都比台灣大學生認真;在初入研究所階段,所懂的與我們大概差不多,但總覺得他們﹁悟力﹂不如我們。
但一旦開始深入一個主題的研究,他們的基礎之扎實、用心之深刻、思慮之細密以及想像之豐富,使他們可以創新、融會,而成一家之言,東方研究者只有少數能達到這種境界。例如戴蒙就融會他對現代醫學的了解,加入歷史、人類學、語言學而創造了所謂「環境歷史學」。台灣的教育目標,太重升學考試,忽視了邏輯的訓練(因為入學考試多是選擇題與填充題)、缺乏縝密的觀察(因為只要求所謂「標準答案」)、抑制興趣的奔放(因為太功利主義),否則以國人的聰慧,在「創新」的成就應不止於此。
從戴蒙的著作,我們看到了台灣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遠比我們台灣人所了解的更重要角色。這個角色,不是當今大多數台灣人父系的漢民族,而是大多數台灣人母系的原住民所拓展出來的重大事蹟。
戴蒙早在他一九九七年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就有專章說明在一四九二年,歐洲開始殖民美洲,印歐語系開始擴張以前,南島語系(約有一千二百種語言)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語族。東起南美復活節島,西至非洲馬達加斯加,真正縱橫四海二萬六千公里,其源頭都是台灣原住民。在二000年,他更在世界排名第一的科學雜誌《自然》上發表了一篇「台灣帶給世界的禮物」(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再進一步闡述這個過程。我輩身為台灣人,實不可不知。他的文章事實上有大部分是根據R. Blust於一九九九年在台灣中央研究院語言所發表的一篇論文。
Blust的研究分析顯示:南島語系大約可以分為十個亞系,這十個亞系中有九個亞系(只包含二十六種語言)只有台灣非華人原住民使用;而第十個亞系就是其他與台灣非華人原住民無關者,涵蓋馬達加斯加至東玻里尼西亞的一一七四種語言。戴蒙說,過去只知道南島語系中有多種只限於台灣原住民使用,但他很訝異研究的結果,比例竟如此之高。十個南島語亞系中,有九個集中在台灣,表示台灣是南島語系的原鄉。由於南島語在台灣已經說了幾千年,因此有顯著的分化歧異。其他的南島語,西起馬達加斯加,東至復活節島上的,都是台灣出發的祖先群使用的語言在後來才衍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