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昌專文(下):三太子與鄭成功

2015-07-12 06:30

? 人氣

背著厚重的三太子像,吳健衡要帶著台灣走遍全世界。(取自台灣三太子臉書)

背著厚重的三太子像,吳健衡要帶著台灣走遍全世界。(取自台灣三太子臉書)

從二○○九年起,電音三太子風靡全台。何以「三太子」代表台味?有什麼社會意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其實,不單是現在,自十七世紀漢人移民開始進入台灣,「太子爺」會成為台灣重要民間信仰,就是個異數。台灣居民有七O%祖先來自閩南,自有閩南文化之延伸。台灣許多神祇與廟宇,與閩南都有地緣關係。媽祖婆林默娘是宋朝閩南莆田人氏,保生大帝吳夲是宋朝閩南安溪人氏,清水祖師陳昭應也是北宋禪師,在閩南安溪清水巖得道。台灣的移民祖先廣泛崇拜的神祇,來自中原的,只有關公與三太子。而關公是全國性的神祇,是歷史人物;但三太子卻是《封神榜》人物,而且不是主要神祇。為什麼閩南移民祖先會虔誠祀奉來自中原的非主要神祇,這就很值得探討了。

再說,中國大陸不論是中原或閩南地區,太子廟並不多見。據統計,台灣有三百多間太子廟,中國大陸只有一百多間太子廟,澳門兩間,香港一間,即使在漳泉廈及金門,太子廟也不是特別多,連中國大陸哪吒宮在河南西峽縣丁河鎮奎文村(哪吒誕生地陳塘關原址)的太子廟祖廟,也是台灣人去加持翻修的。從台灣太子廟的坐落地點與建廟歷史,我認為台灣祭拜三太子的風氣是鄭成功部隊傳下來的。

自一六二四至六一年的荷據時期,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所招募來台的二萬多閩南移民,並未有祭拜太子爺的記載。這一點很值得注意。台灣最早的太子廟,是新營太子宮,建於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正是鄭成功驅離荷人的翌年。鄭氏部將何替仔到此屯田,旗號叫「新營」,「結廬奉祀中壇元帥」。也就是一安頓下來,就建茅屋拜起三太子,直到現在,連地名都叫「太子宮」。 

新營太子宮是台灣最早的太子廟。(取自中華文化總會走讀台灣官網)
新營太子宮是台灣最早的太子廟。(取自中華文化總會走讀台灣官網)

拜三太子風氣 源自鄭成功

又如台南府城下太子廟昆沙宮(頂太子廟沙淘宮祭拜的名為「大太子」,實為被冤殺的鄭欽)、高雄三鳳宮,及麻豆、新化、柳營、歸仁等地區都有歷史悠久的太子廟,顯示有屯田之區就有太子廟,而客家地區就少有太子廟。

台南官田的慈聖宮,裡面有當年鄭氏王朝文臣陳永華家裡所祭拜的三太子神像。台南大眾廟祭拜的是當年在鹿耳門首仗大敗荷軍的武將陳澤,也祭拜三太子。這些都是鄭氏軍隊上上下下崇拜三太子的證據。

我推測,可能鄭成功家中也拜太子爺,只是後來鄭氏家族所有人口及文物都被遷往大陸,故已無法證實。但全台灣唯一祭拜鄭經的永康二王廟也有古色古香的三太子神像,所以太子廟的興盛應起於鄭氏軍隊所特有的神明崇拜。太子廟確實代表「台味」,但只是河洛味,不包括客家。

為什麼鄭成功與鄭氏軍隊特別篤信太子爺?

我有個大膽推測。鄭成功為了「移孝作忠」,而和父親鄭芝龍決裂,有若哪吒的「剔骨還父」。即使鄭芝龍與其他家人未被清廷處決,當世也必有人譏鄭成功不孝,多年來,他的內心也一定有嚴重的矛盾與衝突,於是太子爺成了他的精神寄託。更何況太子爺另有「中壇元帥」之威武盛名,因此更讓鄭成功衷心認同,於是下令全軍祭拜。而鄭氏軍隊離開原鄉家人,面對台灣蠻荒新天地,內心亦必有不忍與不安,於是屯田區安定下來之後,就立太子廟,好比美國早期移民蓋教堂,是心靈的慰藉及寄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