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老」這個字的象形文字,是一個駝背長髮老人拄拐杖的樣子。但是,在江戶時代,有名為「老中」的官職,中文的「老師」也完全沒有負面的意思,無論是「老中」還是「老師」,大家注意的焦點不是外形、外貌,而是集中在那個人累積的知識和經驗。
「如果可以回到十八歲,你想變回十八歲嗎?」
心理諮商時,經常問這個問題。照鏡子時,可以看到年輕的自己充滿活力,精力旺盛,熬夜也完全不在話下——但是,五、六十歲的人幾乎都會回答:「不想回到十八歲。」他們通常認為,如果可以帶著目前的知識和經驗,回到十八歲也無妨,但如果一切都要重來,就不願意回去。
人生路上,不可能都是美好的事,每個人應該都經歷過痛苦的經驗和不愉快的回憶。但是,包括這一切在內,五、六十歲的人都不願放棄自己一路走來的足跡、累積的一切。雖然為年老就意味著衰老這件事嘆息,但並不是只要年輕就好,也有人並不認為自己年輕時的狀態最理想。
我也有同感。如果一切重來,回到年輕的時候,那我就必須從頭開始學年輕時讓我費盡心血、苦不堪言的希臘文。
有一句成語叫做「韋編三絕」,當年為了讀希臘哲學的原文古書,我真的翻爛了三本字典。每次翻爛一本字典,就只好再買新的,結果前後買了三本。正因為我當年曾經苦讀,現在才能翻譯希臘哲學的巨著。有很多事是因為年輕時持續努力,到了這個年紀,才有辦法完成。
還沒開始就「做不到」是謊言
我在六十歲時開始學韓文。因為我經常去韓國演講。
因為學習多年,我能看懂希臘文、英文、德文、法文等歐美語言,但以前從來沒有機會學過亞洲的語言,所以我從零開始學習韓文。現在已經能夠跟著韓國籍老師閱讀書籍,但仍然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如果回到年輕時代,就像在學語言時會犯低級錯誤一樣,會在很多事上犯錯、失敗,深刻體會到自己的無知和缺乏經驗。
學習新事物本身是令人興奮的愉快經驗。學習過程難免有痛苦,但其實不需要放棄至今為止累積的一切,就可以回到年輕時代。那就是「模擬體驗」年輕。
任何人都可以嘗試「模擬體驗」年輕,不需要特別的才華或資質,只需要少許挑戰精神。借用澳洲的精神醫師•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話,就是具備「不完美的勇氣」。
有些人有機會挑戰新事物,卻用各種理由推託,說自己「沒辦法」、「做不到」。有人說自己記性比年輕時差多了;有人覺得太難了,無法理解;也有人說自己體力不好。只有一大把時間……。
但是,其實不可能做不到。只要像讀高中時那麼努力,即使從頭學習一種全新的語言,也完全有可能學會。但因為無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或是不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所以在開始做之前,就認定自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