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偵查課》困擾無數甲骨文大師的「貞上卜下」之謎:一則破解的故事(上)

2015-09-10 05:40

? 人氣

甲骨文近觀。(書法生活百科)

甲骨文近觀。(書法生活百科)

甲骨學史上第一個匯集甲骨,加以拓印,著錄成書的是《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他在一九〇三年編纂出版了《鐵雲藏龜》一書,蒐集有字甲骨拓片共一〇五八片,距今已經有一百一十二年之久。

劉鶚知道他手上是珍貴的殷商遺物,是他的前輩學人從未目睹的上古文字,所以他努力蒐集整理成書,同時他也努力希望辨認這些古文字到底寫了些什麼。

最早認出的是卜辭結構的第一部分,後來甲骨學者通稱為「前辭」的範圍。前辭很短,通常由五個字組成:前三個字是日期,以「天干地支」+「卜」字組合而成,例如甲子卜、丙寅卜等(是的,華夏文化用干支記日已經有超過三千三百年的歷史了)。

因為每一則卜辭一開頭一定會註明貞卜時間,所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字是最早認出來的一批字(第三個字的「卜」字則可能是最早認出來的第一字,因為這個字三千年來絲毫未變,連發音都沒什麼改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卜字甲骨文
卜字甲骨文

如上圖所示,「卜」字描繪的就是甲骨用火燒炙最後「啵」的一聲裂開一條縫的情況,甲骨片上裂開的那一條縫,正是「卜」字所畫的造型。連「啵」的那一聲都傳了下來。

前辭第五個字是「貞」,貞卜的貞,如下圖:

貞字甲骨文
貞字甲骨文

不過劉鶚沒解對,他解為「問」字,四、五兩個字連讀,他釋為哉問、厭問、復問、中問,他在鐵雲藏龜自序裡說:「凡稱問者有四種,曰哉問、曰厭問、曰復問、曰中問。中字作[中口],哉厭兩問最多,疑哉為初問,厭為再問,故詩曰『我龜既厭,不我告猷』。」

不過這幾個字他全解錯了。孫詒讓首先指出上圖所示的那個字應該是「貞」而不是問(「劉所謂問,當為貝,實貞之省。」)。他並列出其他十種貞,亙貞、完貞、告貞、兄貞、立貞等,總共十四種,可惜他無法解釋這麼多種貞,到底是何用意。他注意到有一種「旬無禍」的卜辭特別頻繁,但前辭裡面「六貞咸備」,各種貞都有,他特別覺得困惑「莫詳其義例」。

這就是甲骨學是上著名的「貞上卜下」之字的謎團。前辭裡的第四個字,位置在貞之上,卜之下,這個字變化多端,不管解作次數、類別都有不通之處,難以概括成立。偏偏前辭絕大部分就是五個字,其中四個字的意義都解出來了,就是第四位的字特別奇怪,找不到統一的體例,去解釋陸續發現的越來越多的不同貞法。

隔了二十年,葉玉森的《殷契鉤沈》共列出「四十五貞」,並說,這些貞,像師貞講的是出師,逐貞講的是捕獵追逐,好樣可以揣測;但碰到喜貞、行貞,就很怪,「字或可識,義並難知」,他最後只能放棄,「付之闕疑,以俟博雅」。

這種疑惑一直到郭沫若寫《卜辭通纂考釋》的時候,他還是說:「曩於卜貞之間一字,未明其意。」這是一九三三年,上距劉鶚的鐵雲藏龜問世已經三十年過去了,這個問題考倒了所有甲骨初期的大師。(未完待續)

*作者為專欄作家(鼓勵老貓陳穎青的甲骨文研究,請給老貓的漢字偵查課一個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