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老闆對台灣薪資不平等的感嘆:你們已經輸掉自己的未來了耶!你難道不害怕?

2015-09-23 17:58

? 人氣

聽完確實有些心酸,當然我有朋友在台灣當業務或是專職技術師等的,也可以領到四、五萬左右,未來升遷或許也不錯,但絕大多數的年輕朋友還是領著平均薪資。甚至是我在當人資時,面試過一些已三十多歲、在台灣做到經理等級的人才,希望能找到星國的工作機會。跟幾位求職者聊過後,他們的窘境也差不多。因為上不去下不來,上面的老鳥遲遲不走,且看著那些老鳥薪水也不是非常多,若決定再多忍個三五年,直到四十歲順利踩上那個位子,薪水也不過是那樣,那該怎麼養兒育女呢?眼看著他們眼中不堪的未來,鼓起了勇氣想試試他國,不料他們所要求的通常是「平轉職缺」,也就是跟現在差不多的頭銜,或甚至多一些的薪水條件,這在星國是絕對有英文能力要求的,而他們就敗在這關卡。在這處境中若想突破這關卡,就會面臨了我剛所提的更大成本。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段故事大概就是如此,當然對於此觀點的正反兩面評論皆有,有人甚至一連串的留言說,她住台中並在台南生活可以有多麼的省,並沒有這麼嚴重,可是當一個在全球排名生活消費如此貴的國家人民到台灣後,所感觸到的實際體驗確實是如此時,我們的自覺與對策為何?每次聽到一些人說:「哎呀,那些澳洲和新加坡的薪水這麼高,也要想清楚啊,付出的生活成本這麼高,怎麼划算呢?」我就很想回說:「所以你放棄挑戰自己與追求夢想的成本就很低嗎?」當然並非一定要出國才能算是挑戰或追夢,而是這種以自我眼界所揣測的「說嘴者」,通常就是這樣侷限地看待事情,並沒有真實想過,自己說出這句話時,已經付出了最大的機會成本了。

可怕的不會是這些目前領兩萬多塊薪水的年輕人,因為住家裡、吃得省,兩萬多還是可以偶爾享受、有些小確幸,但是未來呢? 可怕的是未來的薪水上不去時,生活與每個人實際會面臨的責任面就會有問題,而問題接踵而至時,怎麼有心力兼顧進修與生活品質?

這樣的未來崩盤實在令人害怕,但嚇唬大家不是當時分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而是希望用另外一些人的看法鼓勵大家正視眼前低薪與成長幅度不對等的問題,我大可以繼續高喊:不要忘記夢想,要就把夢做到最大。可是若不解決真正的難題,這樣的呼喊只會淪為口號,無法發揮作用。

我之所以認為自己能代表眾多青年,是因為這些苦境中,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趨勢是利於我這種沒有專業技職、語言能力普通、學歷文憑更加沒有優勢的普通大學畢業生,更別提求學生涯中的蹺課程度與低空飛過的成績了。想當然爾,畢業後能進入的盡是些門檻較低與需求數量大的職位。一路上受盡了拒絕,才讓我漸漸懂得正視問題的關鍵,但這也是很多人不願意去做的事,當我開始思考自己被否定的原因時,我才知道在供需中的生存條件 ; 當我理解自我缺陷浮出得太容易時,才能開始學習包裝那些微的優勢以優化不完美 ; 當我處在尷尬的不好不壞階層時,才強烈發現那種第一個被遺棄的感受,這讓我懂得放下背上那些讓我爬不上去的包袱。這樣的過程,別人稱作成長,我則認為是始於更簡單的「面對」。

面對問題,面對自己,才能不寄生於任何國家或體制的牽絆,讓我更能自由發展自己真正所能,更可無懼地衝向對自己利多的環境。我曾這麼赤裸地看著自己的缺陷與一切,這是多少人敢做的?我可以理解把視線遮蔽起來,看到的就為是朦朧的美好,但那是自欺欺人。我認為台灣根本不可能、也不曾是個鬼島,在很多人叫著這個名字時,我覺得很不舒服,因為這樣的代名詞,讓我覺得很不尊重自己那些還待在台灣的家人朋友。提起勇氣要面對的,不只是自己,還有自己所面對的環境,所以就算看清楚了生長環境與背景是如何的不友善,也不該妄想有天能罵醒它,而是要開始改變自己,進而想辦法改變自己和環境的關係。

本文經授權轉載至方智出版《出去闖!擁抱世界級夢想:27歲CEO的圓夢方程式》

如果你也有職涯相關問題,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