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最後的這項武器也漸漸無效時,勞工該如何爭取自己的權利呢?也許,這是現在可以重新思考與討論的議題。
看完電影、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也許有人會認為為什麼不拿錢走人?為什麼不去找新工作在那邊鬧?很多時候不置身其中的人是無法理解他們的苦衷,很多事情並非表面上顯現的那麼簡單。像是在電影中,抗議團體面對的是權利被剝奪,主角羅宏說:你們當然可以拿著4、5萬的資遣費,五年後花完這筆錢後怎麼辦?在方圓50哩內都沒有工作機會你要拿什麼養家?而現在,我們爭取的是我們本來就擁有的權利,是我們本該每個月拿到的支票!
在台灣,罷工示威是一件相對不常見的事情,甚至當有這樣的事件發生時,有部分民眾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受到影響,覺得抗爭者「不爽就不要幹啊!」種種聲浪都會隨之出現。當然,法國與台灣在文化背景多方面來說都十分不同,我們沒有強健的工會體系,甚至工會組織率只有15.5%;法律要求經過調解、按程序申請後才能進行罷工;加上多數台灣勞工對雇主的態度也較法國人「溫和」許多,我們對於罷工這件事有許多的消極看法。罷工、抗爭是每個人爭取自身權益的一種方式,但同時也伴隨著一些風險(可能因此飯碗不保、或遭公司整肅)需要好好考慮。筆者認為,不管用何種方式,當自己受到不公待遇的時候,別讓自己權益睡著了。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