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們必須明白的是,這類孩子自由的前題是建構在成人做好一切準備的基礎上,比如在幼兒園裡,太過危險的事,不管孩子怎樣堅持折騰,依然態度堅定語氣和緩的拒絕;若孩子在教室內奔跑,老師會把孩子輕輕拉到旁邊,說明可能會撞到其他孩子進而受傷的可能。以我不滿三歲的女兒幼兒園為例,他和哥哥一起在同一所幼兒園上學,玩同樣的遊樂設施,有天我過去接她時,她正在溜滑梯上嚎啕大哭,老師過來說明,因為她過小卻學哥哥要爬到溜滑梯的最高處跳下,所以老師出面制止,卻沒制止哥哥,便引來她一陣痛哭抗議。
瑞典人安置孩子在戶外睡覺,會做好孩子保暖及未脫離家長視線外的準備;在戶外玩耍,會讓孩子穿著防水又防髒的衣褲,氣溫過低會額外配戴厚手套,孩子弄濕有可替換的衣物;從高處跳下會注意跌落處是否為沙地可緩衝沖擊力;凡是成人認知有危險的事,依然輕聲制止或提醒小心注意。
所謂孩子的自由玩耍,仍是在經過成人評估危險,成人適時看顧,及適當空間環境多方配合方可成立,並非毫無節制的放任。
二、孩子≧自我,顧及旁人感受
中午走進餐廳用餐,一定會看見不少帶著孩子的瑞典媽媽或瑞典奶爸也在裡頭,瑞典人在育兒過程中不大會因為孩子年幼便足不出戶,他們一樣約朋友Fika,一樣森林散步健身,一樣逛街採買,他們不用因孩子的出生便改變自己既有生活模式太多,這種在育兒過程中保有原本的自我是很不同於亞洲育兒型態的。
但你若仔細觀察瑞典爸媽和孩子相處的模式,當個人自我與孩子同擺上天平時,瑞典人依然二話不說以孩子為重,在餐桌上他們會擺上孩子的食物,自己也一起用餐,但當孩子需要幫忙時,他們一樣放下嘴邊的食物,停止自己正和朋友聊天,馬上給予孩子回應與幫助。你不會看見光做自己的事、或者聊天、玩手機到渾然忘我的瑞典父母,孩子永遠是他們目光焦點與內心順位的No.1。
當孩子在餐廳內奔跑,不用其他客人抗議,瑞典父母一定放下手邊的事第一時間制止,蹲下來,將自己擺到孩子一樣高的高度,和緩卻堅定地告訴孩子「在室內奔跑的危險性及他已經影響到別人」,然後拿出孩子需要的玩具或和他玩起他感興趣的遊戲。我便曾經在餐廳看見一位屢勸不聽的男孩,他爸爸便將他帶到餐廳外頭請他冷靜一下,若他依然影響到別人,他們便馬上收拾一下離開餐廳。
在瑞典,孩子的需求永遠大於父母個人的自我,但孩子是否影響到整個團體的和諧,則又另當別論。暑假時我們同樣都在野生動物園排搭乘高空纜車,長龍的排隊讓行列間的幾個孩子都逐漸失去耐心,開始前後穿梭,甚至互相嬉戲起來,但很神奇的是在這樣漫長無聊等待裡,只有極少數父母拿出手機在那滑動著,多數父母都不厭其煩地叫著自己孩子的名字,提醒他們不要影響到別人,不要脫離自己視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