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援會專欄】為何男人不能哭、女人要溫柔?一個練習,讓你深思「娘娘腔」和「男人婆」背後意義

2018-12-20 11:30

? 人氣

參與工作坊的學生大合照。(圖/婦女救援基金會)

參與工作坊的學生大合照。(圖/婦女救援基金會)

婦援會同仁在籌備「安妮與阿嬤相遇」特展時取得荷蘭「安妮之家」的授權,翻譯了「安妮之家」所設計的教案手冊Reading & writing with Anne Frank。這本手冊從認識安妮的生命故事、個人特質出發,經由練習「書寫」把焦點放回自身,進而了解《安妮日記》的時代意義與價值。同仁們更與「阿嬤家」實習生合作,從「安妮之家」教案手冊中擷取「認識特質」這個元素,並延伸至「性別意識」的思考,作為此次特展青少年工作坊的主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婦援會專員王力緯(左)帶領青少年工作坊,聆聽學生分享(圖/婦女救援基金會)
婦援會專員王力緯(左)帶領青少年工作坊,聆聽學生分享(圖/婦女救援基金會)

在工作坊課程裡,首先讓學生回憶導覽當中所接受的資訊,對安妮一家人與其所處時空有基本的認知,並回顧安妮‧法蘭克透過日記中的文字所展現的,例如熱情、求知慾、愛開玩笑等個人特質。接著,採用「周哈里窗」的概念,請學生在學習單和標籤紙上分別寫下自己的特質,以及同組其他人的特質並交給對方,然後對照個人特質黏貼於學習單的方格。

待步驟完成,每組派出一名代表分享。當學生們講出自己所想和他人認識的特質時,我們會嘗試帶領學生去思考看似「負面」的特質,有無正向發展的可能。像是「衝動」,它代表的意思是情緒激動而缺乏理性思考,但正如電影《練習曲》裡,有人問男主角為什麼要騎單車環島,他回答:「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這樣的冒險或夢想就是需要一股「衝動」來完成,才能不留下遺憾。

工作坊第二個活動,是請每一組同學寫下他們所認識的「男性」、「女性」特質並貼在人形圖案。我們依序詢問學生對於這些特質的意見,決定標籤紙的去留。在男性特質中,曾有學生寫下「不能哭」三個字,代表「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文化仍持續影響當代。我告訴學生,「哭泣」應該被視為一個宣洩情緒的正常管道,過度的內心壓抑,反而會致使自身的不健康,以及採用暴力、酗酒等不當宣洩方式的可能性。至於女性特質的部分,「溫柔」多次出現在標籤紙上,似乎是女性身分的必要條件。我以「娘娘腔」和「男人婆」為例,這兩個詞彙都是嘲笑他人不符合社會「想像/塑造」的性別氣質。事實上,大家都應該學習如何「溫柔」,它所衍生的不僅是「同情」,更是「同理」,進而理解與支持那些曾經或正在遭受壓迫的族群,例如慰安婦、同志婚姻、原住民權益等等。

我希望學生們能在這次的特展和工作坊裡,仔細閱讀安妮的文字,和聆聽阿嬤們談論過去的話語,認識那段戰爭底下曾有的創傷,並學習尊重社會的多元。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期待每一個人不論性別、性向、族群、職業等身分,都可以自由地讓自己成為心中想像的模樣。

參與工作坊學生大合照(圖/婦女救援基金會)
參與工作坊學生大合照(圖/婦女救援基金會)

文 / 王力緯(婦女救援基金會展覽教育組專員)

2018/12/20~2019/3/17贊助本文小巴咖啡或是莊園咖啡,送安妮特展門票:兩張

注意事項:

1.每月10、20、30寄送票券。

2.每會員限得一次,如您所留的會員資料不正確會無地址,造成無法配送,則您將喪失得獎資格。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婦女救援基金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