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92 年麥金塔在美國的生產線全部關閉,這些工廠都未曾達到過賈伯斯當初設想的產量,而Mac 電腦銷量在90 年代中期的暴跌也讓庫存激增,蘋果也不得不接受生產外包,本土製造的夢正式破滅。
實際上賈伯斯在離開蘋果後,也曾為製造 NeXT 的個人工作站投入 1000 萬美元建設工廠,最後也以失敗告終。
這兩次失敗也讓賈伯斯不再固執,重新執掌蘋果後,他讓來自康柏的提姆·庫克擔任全球運營高級副總裁,蘋果的全球供應鏈佈局就此開始。
目前蘋果的供應鏈遍布中國大陸、台灣和日本、韓國等國家,而且中國供應商的比重逐年提升,富士康坐落的鄭州市已經變成一座「蘋果城」,每天能生產 50 萬部 iPhone。而上海火箭村的 6 萬小鎮青年,造出了全球一半的 iPhone。
事實也證明,矽谷非但沒有因為將供應鏈外包影響產品開發,反而成為全球領先的工業和軟件設計中心。而當年蘋果麥金塔工廠的舊址,房價也漲到了 110 萬美元,蘋果幾乎不可能在這樣的地方組建生產線了。
想讓 iPhone 回美國製造,這事沒那麼容易
眾所周知,海外國家和地區更加低廉的用工成本,是蘋果選擇在中國等國家製造 iPhone 等產品的重要原因。
川普想讓iPhone 回到美國組裝生產,除了用大幅提高進口關稅來威逼,也砸下真金白銀利誘,去年威斯康辛州政府為吸引富士康來建廠提供了高達40 億美元經濟獎勵,條件則是富士康在該州投資100 億美元,創造1.3 萬個就業崗位。
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向外國公司提供的最大一筆補貼,今年 6 月川普還親自出席富士康工廠動工儀式,並稱讚「這家工廠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不過這家工廠的主要業務是生產LCD 液晶顯示屏面板,隨著蘋果逐步擁抱OLED 屏幕,富士康美國工廠落成之後LCD 屏幕可能已經被蘋果全面拋棄,這座工廠也不太可能成為iPhone 回歸美國製造的轉折點。
要讓 iPhone 回美國製造,在目前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實現的難度之大,遠非川普說的那麼容易。
要知道蘋果為什麼不在美國製造 iPhone,得先看看蘋果為什麼選擇中國等國家生產 iPhone。其實這並不能單單用人力和土地成本低廉來概括,工人的操作技巧和熟練度、工廠對產品線的靈活調整,這些都是在美國難以實現的。
當然,政府的巨額舖貼和廉價勞動力是中國吸引蘋果的重要原因。 《紐約時報》曾調查過富士康鄭州工廠,這座 600 萬人口的城市現在已被當地人稱為「蘋果城」,每天能生產 50 萬部 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