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來說,要不要讓年幼孩童相信耶誕老人,或許是個難題。法國媒體在耶誕時節探討耶誕老人的故事對兒童心理的影響,兩種觀點都有道理,端看父母及孩子選擇。
反方:騙小孩有聖誕老人,是背叛他們的信任!
「費加洛報」(Le Figaro)報導,心理學者鮑以爾(Christopher Boyle)和馬凱(Kathy Mckay)在醫學期刊「刺胳針精神病學」(Lancet Psychiatry)一篇文章中表示,騙孩子說耶誕老人存在,是背叛他們的信任,孩子們有天會發現父母在他們人生最初的7、8年對他們胡說八道,他們可能因此質疑父母是否還說了別的謊話。
鮑以爾和馬凱認為,讓孩子相信耶誕老人的故事,是把他們暴露在一種殘酷的幻滅中,當他們知道真相,可能會沮喪、會受創傷;此外,耶誕老人的故事相當於告訴孩子,世上存在魔法,且魔法是必要的,但「這世界有糟到讓我們認為欺騙孩子10年之久比較好嗎?」況且,對信教的家庭來說,該如何讓孩子相信神與耶誕老人同時存在?
鮑以爾和馬凱表示,有些父母會告誡孩子,無所不在的耶誕老人會知道他們調皮搗蛋,不乖的孩子就得不到禮物,但孩子本來就不可能永遠聽話,如果真的以此為由不給孩子耶誕禮物,是過度殘酷。
這類觀點不贊成讓孩子相信耶誕老人的存在,但也有一派論調認為,耶誕老人的故事不會比「姆指姑娘」或「白雪公主」等童話有害。
正方:得知聖誕老人不存在,孩子根本不會太幻滅
奧地利心理學者貝特漢(Bruno Bettelheim,1903-1990)在「童話心理分析」(Psychanalyse descontes de fees)一書中闡述,故事能激發想像力,想像力是兒童正常發展的一部分,孩子們會扮裝、編故事,同時明白那是假的,他們發揮想像力不是為了逃避世界,而是為了更加理解世界,想像力是他們預想未來、刺激推理能力的武器。
報導引用一份1994年刊登在「兒童精神及人類發展」(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刊物的文章表示,一項研究調查了52名不再相信耶誕老人的孩子,其中多數自述,當他們發現耶誕老人不存在時,反應都很正面,反而是父母很難過;對許多孩子來說,躋身「知道事實的成人」的愉悅感取代了幻滅,如果成人要求他們對更小的孩子保密,他們會更高興。
報導還提到,耶誕老人的故事是建立在聖尼可拉(St Nicolas)的事蹟上,傳達了良善的價值觀。許多歐洲國家有紀念聖尼可拉的傳統,這名主教活躍於西元4世紀,他出身富裕家庭,卻把家產用來救濟窮人,慷慨形象深入人心。
報導最後總結,要不要讓孩童相信耶誕老人的存在,有支持也有反對的理由,耶誕老人的故事雖非必要,但也沒害處,只是父母要留意,不管做哪種選擇都別太極端,把耶誕老人當成傳說,讓孩子自己決定要相信多少即可。
責任編輯/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