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敘利亞難民到巴黎氣候峰會 《文茜世界周報》採訪團五路並進

2015-12-04 08:40

? 人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另一組人沈正彥、彭智宏到Izmir,而在土耳其敘利亞邊境的難民營,前往採訪必須申請許可,計畫去的時候,安卡拉還持續發生炸彈事件,費了很大力氣才拿到許可證,當地甚至有人保證可以帶記者去IS佔領區,過去不乏國際記者因此成為人質。

在他們抵達的第一天,天氣很好,沈正彥認為一定會出船,沒喘口氣立刻上工,果然拍到九個出海的皮筏,天候好到可以看到難民們是否安全抵達,小小的皮筏擠滿了人,稍一不慎就可能翻船,沈正彥甚至情急的用中文喊,「太擠了,會沈掉!」當然沒人理他。

在海濱見證難民的搏命旅程

在這個海灘四處都是難民,連一方遮雨擋風的瓦片都沒有,難民們想盡辦法籌到九千歐元就能搭上皮筏,踏上賭命的未來。陳文茜表示,西方媒體的報導多半聚焦在歐洲如何處理難民問題,她想了解的則是為什麼這麼多人葬身地中海?都還是不能緩解這股難民潮,寧可傾家蕩產,都要賭上一把?他們每天一早等著出海,走不了的人留下,由當地慈善機構Nation Bridge發一點餅乾和飲料,一天只有一餐;而上了皮筏的人就只能把命交到老天手上,人多浪大就可能翻船,順利抵岸就一直走一直走,遠的甚至可以走到俄羅斯再繞道瑞典,記者問難民,「你知道這路多遠嗎?」難民回答,「你知道我從土耳其走出來有多遠嗎?」遠,不是太大的問題,而是一路上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世界周報》土耳其採訪B組沈正彥、彭智宏 Izmir見證難民渡海之二,讓我們共同為難民祈福!願上天保佑他們。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貼上了 2015年11月29日

「或許人有動物般的生存能力,即使再艱苦,只有千分之一的機會讓人生不一樣都要試,否則這一點點希望都沒有。」陳文茜感慨,2014年之後才到土耳其的都想要渡過地中海,因為安置不下去了,海灘上多是一歲兩歲三歲四歲的小孩,或十幾歲青少年帶著狗過去,舉家遷徒的一定有一個小孩,「因為年紀大的就算了,不想再花九千到歐元,做工存錢就是為了把希望放在孩子、年輕人身上。」他們就像動物遷徒般,憑著本能和意志,企圖走出絕境。

關心氣候變遷是世界周報堅持的核心價值

陳文茜本人7日出發,先去比利時採訪歐盟的官員,以及歐洲紅十字會,她認為,面對戰爭悲劇,台灣有很多人希望也能盡一點點心,因此,她也想了解哪些機構是可以信賴的,或者有什麼管道可以認養難民小孩。此外,她要前往巴黎恐攻的火藥槍枝藏匿處─莫倫貝克。

最後要到巴黎大皇宮,這裡有台達電21棟綠色建築受邀展出,還有台灣海綿城市JW工法專利受邀參加COP21,比較遺憾的是,國際重視這個工法,偏偏台灣政府無知無覺。她相信,京都議定書簽署十八年後的巴黎峰會,會有一個協議文 ,不至於像哥本哈根一樣一事無成,最重要的是因為中國態度改變,要捐一千億幫開發中國家取得新能源技術,更重要的,中國霾害嚴重到非減排不可,而美國就再不能以中國為理由推拖。

自九年前開始報導,並製作《正負二度C》紀錄片以來,《文茜世界周報》已經持續關注氣候與環境議題長達九年多,曾經在香港採訪製作《不願面對的真相》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去年聯合國為今年巴黎峰會的準備會議,也派出團隊採訪。陳文茜笑說,他們持續報導連朋友都問她,「你們這個題目會不會做太久了?我都看了疲乏了。」她立刻反應,「這是世界周報堅持的價值,是我們的使命感!」讓朋友都不好意思。

 

 

《世界周報》巴黎採訪A組:李瑞玉、陸念勤創意、追尋自由的巴黎人不願沈默、不願完全關在家裡。儘管官方下令禁止大型集會,11/28日中午12:00,巴黎人以手牽手、綿延數哩表達反恐 ,也手牽手支持在巴黎舉行的COP21,呼籲和平,強國必須完成巴黎氣候公約!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貼上了 2015年11月29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

風傳媒報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