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專文:台灣教育最大悲哀─教會了考試,忘記了學習

2015-12-31 06:50

? 人氣

不只「教育部」變成「考試部」,好像連原來的「國科會」、現在的「科技部」也一併被納入「考試部」了,「國科會」做的「布局全球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報告, 指出台灣學生欠缺多元文化訓練是一個問題,那怎樣處理這個問題? 應該要加強外語能力。那又該如何加強外語能力? 建議教育部該將美語聽力與口說測驗納入指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真是荒謬跳躍的化約思考,示範了我們政府官員的智力程度, 即使是主管國家知識發展政策的官員,都用這種方式思考, 國家要怎樣有競爭力?學生英語具備好一點的聽說會話能力,就能增加多元文化訓練?那是什麼樣的多元文化論?更奇怪的是,要增強能力,就靠考試?

當時的教育部長針對這樣建議,竟然還覺得很好,只從技術面表示實施上可能有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怎麼會是技術,而是這種以考試為教育核心的根本觀念啊!

台灣學生外語能力為什麼不好?一項主因就在幾乎都是為考試而學,為分數而學、為別人而學,從頭到尾不曾建立起為自己增廣見識、豐富生命而學英文的觀念,更不曾享受過因為學會了英文而得以學到多元文化的刺激與樂趣,這樣英文當然學不好!

笨蛋,問題就在考試本身,而不在考什麼啊!考試讓好學生失去興趣,讓壞學生失去信心,考閱讀、考文法,學生就對閱讀、文法沒有興趣、沒有信心;那麼加考聽說,一樣只是讓學生對聽說失去興趣、失去信心罷了。

真要學好任何一門知識,需要的是強烈的學習動機,而考試恰巧是抹煞學習動機最大的力量。我們的學生平均數學考試的應付能力,高過美國、英國,可是有因為這樣讓我們成為數理大國嗎?

真正要解決多元文化學習問題,只能從打造多元文化環境著手。與其考學生,不如先考考官員,從科技部、教育部官員考起,看看他們自己到底具備多少多元文化的訓練,算得上是「 全球人才」嗎?道理很簡單,自己都不具備「全球人才」的條件, 要怎樣訂定台灣「全球人才」的發展政策?

自己不曾經過考試檢驗,卻動不動就要用考試來解決問題,把所有教育、學校、知識相關事務,全都籠罩在考試裡,把組織法上沒有名份的「考試部」弄成最大部會,這樣的官員真是令人不敢領教啊!

「如何教」比「教什麼」更重要

台灣教育有嚴重的問題,罪魁禍首,不是任何一本課綱,甚至也不是一綱多本的政策原則,而是教這些課綱內容的基本方法、基本心態。

二十年的經驗,應該夠讓我們看清楚:換什麼樣的課綱、課本內容,都解決不了台灣教育的問題。再好的課程內容,別的國家、別的社會用得好好的,一進到台灣,馬上統統變質,都成了戕害學生的工具,這不是件奇怪的事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