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你的,只有你能為自己找到方向

2015-12-03 11:00

? 人氣

最近是研究所放榜的日子,在台灣高等教育廣設大學以來,研究所逐漸被視為大學畢業後的「可預期」選擇之一。而從大三下開始,瀰漫在同屆中的氛圍就是「茫然感」。從小台灣教育就教我們考試,如何考得更高分,或是說「如何考得比別人高分?」當真正面臨大學畢業的時間點時,反而有點不知所措,同時會在批踢踢(ptt)生涯規劃版(career)看到同學的po文跟自己有一樣的煩腦,就如同風傳媒的「學長姊說」所致力推廣分享前人的經驗,或許可以當作一些借鏡與參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果你在現今教育體制內感到自在的,大多數為了符合上一輩父母期望,可能考個研究所或是公職反而是一條阻力比較小的道路。如果你已經厭倦教育體制,完成大學學歷可能是圓了父母那輩的一個心願。但更根本的問題是:你想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你正在面對一個怎麼樣的世代?你要朝什麼方向前進?

筆者的爸媽,剛好是戰後嬰兒潮,歷經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的那一代人,而在解嚴後誕生的我,渾然天成的活在自由民主的全球化浪潮之下。當你努力唸書,知識涵養越高時,卻有種離爸媽越來越遠的疏離感。爸媽那輩面對的是威權到民主化的轉型前期,而我們面對的是全球化世代的鉅變時期。而你長大了,當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爸媽不再像小時候可以給你明確的答案,能告訴你方向的,只有你自己。

人,生而迷惘。我們常常不知道活著,是種什麼樣的意義?存在主義說:「存在的本身就是種意義。」但是長大以後,我們總是在乎價錢,比在乎價值多一些。我們去199吃到飽,卻忘了去探究便宜食材的來源及對健康的危害;我們享受著健保,卻忽略了醫護人員的心酸與血淚;我們明明知道要保護環境,卻用著便利的免洗筷與塑膠袋。台灣教育的失敗就是用數字和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忘了本質、忘了基礎、忘了核心、忘了謙卑、忘了細節,最重要的是,忘了記得自己是誰。如果連自己都忘了,別人為何要幫你記住。

或許你在前進的路上屢受挫折,但面對單一標準,不一定是你不好,只是標準單一而無法凸顯你的好。世界不會只對你一個人好或不好的,有人說:「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但總得要先想清楚要飛去哪,才振翅高飛吧?雖然很多事情就算想得很清楚,也不一定會順利,但沒想清楚的那些,就更容易懊惱後悔。

只有你自己能決定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而在不同的階段,你必須花一些時間跌跌撞撞、受傷受挫,才會慢慢理解活著的意義,或是體會世界壓縮的事物鍵結。它不像是血型,驗了就知道,可能需要窮盡一生的時間探索。而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好好活著,能夠愛人及被愛,僅此而已。

你也在職場的十字路口猶豫要走的方向、難以下決定?更多討論與分享,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職涯提問/討論/經驗分享
職涯提問/討論/經驗分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