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照三餐刷牙,卻還是為牙周病和蛀牙苦惱?先別懷疑牙膏廠商偷工減料,原因很可能就出在刷牙方式不正確,刷了也是白刷,更可能造成牙齒酸軟、崩解等傷害,甚至連我們平常先沾濕牙刷再刷牙的習慣,也是不正確的。
注意1:不想讓排水孔滑垢住進嘴裡,就要乖乖正確刷牙
每天在牙膏廣告裡聽到牙菌斑,但牙菌斑是什麼?其實它跟排水口、水溝蓋旁黏黏滑滑的物質相同,都是由細菌堆積而成的「生物膜」,細菌在體外分泌大量多醣體,形成一道耐沖耐刷的金鐘罩,而且人的口腔內常保高溫高濕,又有源源不絕的食物供應,簡直是細菌最喜歡的天堂,瘋狂生育繁殖下,菌數甚至會多過排水孔。
牙菌斑與生物膜的差別,只在一個長在流理台的排水口邊,一個長在你嘴裡。醫學研究對蛀牙和牙周病的定義,就是牙菌斑中的細菌感染周圍組織並大搞破壞所誘發的病症。所謂病從口入,牙菌斑不但會造成一口爛牙,甚至可能隨血管感染全身,導致心臟病、糖尿病、早產等併發症。
日本牙醫界已出現將蛀牙和牙周病視為「感染病」的學派,也發展出用乳酸菌保持口中生態平衡的療法,拔牙、鑽牙等破壞性治療被當成不得已的最後手段。若不想走到這一步,就要靠日常清潔避免牙菌斑在口中長時間堆積,但錯誤的刷牙方式,卻可能越刷越糟。
注意2:刷牙前先淋濕刷頭比較好起泡?其實是在袒護細菌
刷牙不是刷到滿嘴泡沫就有效。日本牙醫川崎健一說,刷牙前先把牙刷淋濕,起泡效果較好,沒刷幾下就會讓人有種「已經刷乾淨」的錯覺,而且牙膏中用於保護琺琅質的氟化物也會被稀釋,讓細菌有機可乘。
正確的刷牙方法,應該是直接把牙膏擠在乾牙刷上開刷,為確保氟化物的濃度,一次牙膏用量應為1公克左右,大約是刷頭的2/3長。這樣刷牙會比濕牙刷難起泡,可強迫自己把牙齒刷好刷滿,徹底清除牙菌斑。
若覺得不先洗牙刷就塞進嘴裡很髒,可以先稍事清洗刷頭,甩乾後再開始刷牙,刷完牙後也應把牙刷洗乾淨,掛在乾燥處陰乾。
注意3:吃飽飯馬上刷牙好衛生?琺瑯質就此坑坑疤疤
用餐後口中堆積酸性物質,會讓琺瑯質表面軟化,此時立刻刷牙,等於是在牙齒表面挖馬路,不但為細菌製造棲身之地,長久下來也會讓牙齒越刷越薄,成為怕冷怕熱怕酸的敏感性牙齒。
正確的刷牙時機應該是吃完東西後的15~30分鐘,此時口中酸性被唾液中和,琺瑯質也經由「再鈣化」重新變硬,不致被刷毛刮傷。食物殘渣容易堆積在臼齒與臉頰內側之間,張大嘴刷牙會讓臉頰肌肉緊張,牙刷不易深入,應以說「一」的嘴形放鬆肌肉,再由內向外刷淨污垢。
注意4:用硬刷毛狂刷猛刷,見血才有感?敏感性牙齒等著你
許多人喜歡用硬刷毛的牙刷刷牙,認為這樣才能把牙菌斑刷乾淨,但牙齒不比磁磚,硬刷毛不但會磨損琺瑯質,長久下來牙齦也會向下萎縮露出象牙質,讓牙齒敏感酸軟,還可能動搖牙根,讓牙齒鬆脫,提早搭上植牙列車。
軟毛牙刷雖給人刷不乾淨的錯覺,但事實上卻相反,軟毛刷尖端較細,能深入齒縫清潔牙菌斑,也能降低牙齒表面因刷牙時造成的磨損。
刷牙時的力道也有講究,握牙刷時的手勢應如握筆,施力不應超過200g(可用牙刷試壓廚房用秤等工具拿捏力道),刷毛在牙面上以1~2mm的幅度左右擺動,每顆牙齒要刷20次以上,仔細刷下來大約需要3分鐘才能刷得乾淨。
注意5:刷牙完要瘋狂漱口才乾淨?抗蛀的氟化物也跟你說掰掰
牙膏中的薄荷成分雖帶來清新,有些人卻覺得太刺激,刷牙後總要拼命漱口三五回,不將薄荷味除盡不快。但這樣一來也把牙膏裡保護琺琅質的氟化物沖光光,等於是浪費牙膏錢。
川崎認為,刷完牙後用10cc左右的清水稍把口中泡沫漱掉即可,若無法接受薄荷的辣口,也可選擇低刺激性的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