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中專欄】教育部長的風範:沒有他的堅持,或許不會有太陽花學運和反課綱運動

2016-03-08 17:08

? 人氣

2015年6月「高中生反課綱運動」之際,年輕網友推崇杜正勝: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教育部長!(時報出版提供)

2015年6月「高中生反課綱運動」之際,年輕網友推崇杜正勝: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教育部長!(時報出版提供)

我是學歷史的,我可以說歷史有多麼重要;但對於培養現代化的國民而言,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不亞於歷史、地理!-杜正勝

杜正勝,一個可能是史上最知名、也最受爭議的教育部長,2004-2008年四年任期內,屢上媒體版面,而且都跟教育施政無關,上網google一查,最熱門的都是成語事件,比如「罄竹難書」怎麼解釋、比如「三隻小豬」算不算成語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曾經,如果有人問我對他有什麼看法,我會說就是那個把台灣地圖橫著擺、提出同心圓史觀的部長,本土意識很強,然後…沒了。

直到我看了「時報文化」出版的新書《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韓國棟著),我才整個醒來!就如同作者所言:「現在的台灣,談到台灣主體性,大家會覺得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現在的台灣,公民運動澎湃發展,太陽花運動、高中生反黑箱課綱運動…這些都是憑空掉下來的嗎?沒有前人的耕耘灌溉,不可能有現在的開花結果,杜正勝於教育部任內推動的台灣主體教育,現已深植於每個台灣人的思維之中。」

書中第三章提到2006年「指考加考公民科」,我自己是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老師,看到這段自是感觸良多。雖然昔日的共同必修《三民主義》已在2000年廢除聯考,但是《三民主義》仍繼續存在課程之中,而且在學測時還要加考。直到2004年,教育部公布了新的高中課程綱要《九五暫綱》,將原先的《三民主義》、《公民》、《現代社會》三個科目合併為《公民與社會》一科,不僅徹底排除意識型態,而且加入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律等基本社會科學知識,期待能教育具備民主意識、關心國家、關懷社會的現代公民。

可是,如果不是當時的杜正勝部長堅持公民科納入大學指考,這些年的公民運動,根本開不了花、結不出果。

四年的教長任期,杜正勝是媒體的最愛,媒體卻讓他吃足了苦頭。儘管如此,杜正勝仍從未後悔踏上仕途,為台灣主體奮鬥。(取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杜正勝是務實者,知道「考試引導教學」短期內無可迴避。(取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原來,當時社會上很多反對聲音,有很多高中校長反對納入指考,其中更有校長投書媒體質疑,「道德怎麼考?」杜正勝在書中說:「我真的很氣、很憤慨,這個校長,《公民與社會》這一科上些什麼,竟然都不清楚,就亂說一通。他以為內容只有道德,這樣的校長,怎麼帶領學校進步?」

兩者相比,高下立判。第一,道德當然不能拿來考試,道德更不該只放在公民課,道德不是老師上課要學生背背青年守則、四維八德這些教條,道德是要融入每一個科目,要內化到學生的心中。第二,《公民與社會》不是道德課程,在總共六冊48章的課程裡,真正有提到倫理道德的只有兩章,其餘都是社會科學的知識,是學生將來出社會要應用到生活中的基本能力。

杜正勝是務實者,他知道「考試引導教學」短期內無可迴避。如果不納入指考,以台灣的教育實況,《公民與社會》到時候絕對會被當作營養課程,要嘛就是配課給主科老師去上、要嘛就是借課給主科考試。所以,杜部長在當時極力主張納入指考,不但在公開場合多次發表意見,也主動向大學招聯會提案,最後終於促成九十八學年度增加《公民與社會》考科選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