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數年前,咖啡業界經已響起警號,指氣候變化威脅咖啡豆的供應量。但時至今日,情況仍然嚴峻。非營利研究所 World Coffee Research 的夥伴主任 Greg Meenahan 形容:
「預計到 2050 年咖啡需求將會翻倍。然而,假如我們坐以待斃,世上逾半的咖啡用地將因氣候變化,從合適淪為不合適。如無研究及發展,咖啡業界屆時需要比預期產量多 1.8 億袋的咖啡才能滿足市場。」
《衛報》報道,為了改善問題,該組織現正進行國際性的多地品種試驗,在 23 個國家試植 35 種咖啡豆,以衡量豆在不同氣候下的表現。當中包括一些通常與生產咖啡沾不上邊的地區,譬如澳洲就有可能對咖啡產業作出最大貢獻 —— 南十字星大學的科學家將會試種 20 個「抗氣候」的咖啡豆品種。
該校的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Graham King 教授預計,極端天氣、農作物害蟲和疾病增加,將破壞全球主要的咖啡豆種植區。「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很多熱帶生產區可能變得不再合適。而澳洲目前的優勢是沒有咖啡鏽病、果甲蟲或其他主要害蟲及疾病。與世上大多數的產區相比,這裡得天獨厚。」
事實證明,教授此言非虛。2012 年,中美州因不尋常的高溫及高海拔降雨,受到咖啡鏽病打擊,損失 5 億美元的農作物,近 35 萬名工人失業。哥斯達黎加的農夫亦因旱災及常有風暴,由種豆改為種橙。果甲蟲也因不合時宜的酷熱天氣和較高的降雨量,反常地在海拔 1,500 米以上的地方出現。
反觀澳洲沒有這些困擾,而且正因為氣候轉變,冬季霜凍的損害減少,有可能開闢更多種植咖啡豆的地區。不過 King 批評,實驗至少需要 5 年時間才有成果,但來自聯邦政府資助機構 AgriFutures Australia 的撥款已在去年 5 月耗盡。他指該機構在整件事上的「參與頗差」。
AgriFutures Australia 商業發展經理 Duncan Farquhar 解釋,咖啡業自 2014 年已獲發展新品種的撥款,並獲邀爭取新一輪融資。機構的數據更顯示,本地咖啡產量遠未能夠滿足本地需求。在 2011 至 2012 年,全澳只有 50 位種植者生產約 1,000 噸日曬生豆,外地進口的卻多達67,000噸。
機構的專家分析指,咖啡樹生產咖啡因以抵禦害蟲及疾病威脅,但澳洲的咖啡豆生於低壓環境,咖啡因便較海外咖啡低 10% 至 15%。農學家兼咖啡業界顧問 David Peasley 亦憂慮,氣候變化或令澳洲的種植區較易受害蟲及疾病侵襲,極端天氣將會對業界形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