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覺得自己身心狀態不佳時,請「關機」,關掉電視、不滑手機、不做相關討論,主動透過腹式呼吸、放鬆練習等方法,讓身心回歸平靜。
家中有小孩的父母,在接收到這類新聞時,也必須在旁給予孩童必要、溫和的說明與情緒支持,提醒孩童自我保護的方法與重要性,但避免用恐嚇、會使孩童害怕的方式來呈現或溝通這些訊息。
1.父母與學校可以利用這樣的事件,教導孩子危機處理的知識。如何學習防衛、保持警覺,在面臨危險時,如何離開、躲避。這些危機處理知識,多半不是孩童平常所了解的。
2.在與孩子討論相關新聞與自我保護方法時,父母親應試著用冷靜、理智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討論,避免將自己對事件的情緒投射到談話中。這樣很容易讓孩童無形中更加害怕與恐懼類似事件。
3.大人在面對這類事件後,自身的安定狀態,對孩童的情緒安穩很有影響。倘若,孩童看見大人憤怒、敵意,口中罵著兇手,卻不明白背後的原因,不知道父母在氣什麼,孩童將不知到該這樣的情緒歸咎於哪裡,而可能覺得是孩童或自己的問題。
穩定的生活型態,也是讓大人、小孩安心的好開始。所以,請父母以身作則,時間到了,關掉電視,和孩子聊聊天。或者,在睡前到孩子房間,利用準備入睡的這段時間,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很愛你,爸爸媽媽會盡可能的保護你,你也要努力的保護自己。我們會愈來愈長大,也會愈來愈勇敢。」
身為大人,我們要記得當事人母親的痛苦,更要記得事後的言談裡,她的理智、堅強與勇敢。台灣人會記得這件事,我們會從中學習;然後提醒彼此,人民之間擁有的互相信任與團結還是在。我們會憤怒、會有情緒。但別因為停留在仇恨之上而忘了,還有更多討論與努力的空間,是台灣接著走下去所需要的。
作者|蘇益賢
政大心理所碩士。現職夏一新身心精神科診所臨床心理師、教育部特殊教育團隊兼任臨床心理師、情境行為科學協會會員。專長:青少年與成人心理評估與心理治療、心理相關工作坊設計、腦與神經科學在身心健康促進的應用、第三波行為療法整合。經營有部落格心理師的口袋、臉書專頁心理師想跟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