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指定高雄港作為遞交港,建構起台灣現貨商、物流倉儲與期貨業者之間的一道服務合作的區塊連結。其所帶來的實質效益與日俱增,不僅促進實物交割發展、利用LME交易進行現貨避險、提高資金運用效率,更助益台灣期貨將觸角伸入非鐵金屬商品領域,進而加廣對實體業者的服務,提供廠商必要的資產管理諮詢、交易、交割與操作服務,逐步滿足現貨進出口商及中下游廠商的避險或增加投資收益等需求。
而期貨交易中的實物交割機制,也是一種協助實體廠商轉移貨品的方式,除了可以確保交割貨品之品質、數量及安全性外,尚可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舉例來說,因為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去(2020)年開春全球即進入緊張情勢,國際貿易瞬息萬變,封城、封港、航運、海運以及國與國之間物流幾乎停擺,生產線原料供應短缺、長約供貨船期不定,實體業者不確定因素急遽升高,國內期貨商協助實體業者運用LME標準倉單進行實物交割及高雄遞交港地利之便,解了燃眉之急。
適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20年12月公布的未來三年資本市場藍圖中,將開放期貨商或其子公司從事LME倉單交換、避險等相關業務納入研議。期貨公會2021年每季規劃不同主軸,推動期貨業服務實體經濟之遠景:第一季發行「期貨人」專刊,分別就供需角度與市場參與者分享期貨可為產業提供之服務、交易期貨需要考量的要素、期貨創造的經濟貢獻,以及期貨服務實體經濟實例,供各界參考;另規畫於第二季辦理槓桿交易商論壇、第三季辦理LME實務研討會、第四季辦理台北國際期貨論壇,希望藉由季季的亮點、國內外期貨商與交易所經驗分享,讓更多產業認識期貨商結合現貨服務的優勢功能。
期貨公會更期許藉由LME交易、倉儲、融資一條龍作業這樣經驗,擴大服務至各項大宗物資實體產業,促進期現結合,充分發揮期貨業協助產業客戶管理成本、規避風險,提升經營績效,達到營運穩定發展的功能,讓期貨產業從避險增益之理財工具,升級為風險管理商貿服務,優化期貨業服務,點亮期市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