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便祕問題嚴重,全台平均年吞3億顆便祕藥,為求速效,許多民眾經常會使用到含有「番瀉葉」的產品,但番瀉葉自古以來就是急性通便藥,藥性極強、亦有強烈副作用,長期攝取恐讓身體因腹瀉造成水分大量流失,嚴重更可能造成黑腸、猛爆性肝炎與流產,久而久之不但無法健康輕盈、排便順暢,反而會讓腸道菌相失衡,造成腸鈍化、無法自行排便。
衛福部公告「番瀉苷」成分疑導致腹瀉 不宜添加
近日各大賣場、藥妝店、零售通路…紛爆退貨潮,數以千計消費者拿著產品與發票,要求廠商退貨、出示檢驗證明、力爭退費…眾人矛頭紛紛指向一個長年存在、但政府卻始終睜隻眼、閉隻眼,放任黑心廠商添加、坐視民眾健康於不利之成分「番瀉葉」。
許多民眾看到「葉」字就認為是天然萃取,事實上,此成分卻可能因強制腹瀉導致黑腸症上身,因此提醒民眾,勿求速效而傷身,更要謹慎提防無限制添加番瀉葉的不肖廠商。
據衛福部網站所揭示,產品所含番瀉苷(Sennosides)每日使用量為12毫克以下,且產品外包裝應標示「本產品可能導致腹瀉」、及「有慢性腹瀉、腸阻塞、腸狹窄、乏力、嚴正性結腸疾病、闌尾炎、不明原因腹痛伴隨水及電解質缺乏、嚴重脫水或是慢性便秘者,不宜食用。」
食科專家建議 可選用益生菌調整體質
嘉義大學食品科學暨研究所呂英震博士指出,便祕是因消化道健康出狀況,比起容易產生依賴性的藥品,建議選用具有活性的益生菌,從根本調整機能,才不會造成被動排便,真正幫助腸胃道健康。
益生菌中,又以醫療等級的「酪酸菌+芽孢乳酸菌」組合最佳,能幫助活菌種確實抵達腸道,因此也被稱為有靈魂的益生菌。
酪酸菌與芽孢乳酸菌都屬於產孢菌,能抗胃酸、膽鹽與高溫。產孢菌在好的環境下,可以不斷繁殖新的好菌,改變腸相,讓腸道自動產生蠕動習慣,排除長期因外食、生活作息、壓力…等囤積在腸道的廢物。
酪酸菌在日本多半被拿來製成腸胃保健品,因其安定性高,常溫也能保持活性;故挑選益生菌產品時,建議選擇含有「酪酸菌+芽孢乳酸菌」的產品,才能確實天天好方「便」。
選購前看原料 共拒黑心廠商
台灣連年食安風暴層出不窮,光靠政府法規無法全面把關,消費者唯有多了解各項看似天然成分名稱背後究竟有何優劣、對身體是否有隱藏風險,才能落實自我把關,降低食安隱藏地雷。一下便祕一下腹瀉,腸道總是鬧不停?醫生:恐怕是這種病,有4種食物千萬別吃更多文章
民眾也要盡快檢查家中食品、茶類、保健食品是否含有「番瀉葉」,停止服用並從飲食改善,才能從根本養成腸胃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