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國土前線自然資源的永續!一個個植樹關鍵利器「水寶盆」宛如守護環境的和平大使,於2022年3月,躍進小金門(烈嶼鄉)!繼2021年金門海岸造林締造植樹存活率達8成,且一年內樹苗平均高度增加3倍以上的佳績後,2022年3月11日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金門縣林務所結合和泰汽車的企業贊助,進一步於歷史重地的小金門,展開更為複雜艱鉅的海岸造林第二波行動。
3月11日當天,金門縣縣長楊鎮浯、金門縣林務所所長鐘立偉、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種樹總監程禮怡於烈嶼鄉上林濱海公園(上林南排雷區)共同簽署合作造林協議書,預計2022年於小金門種下3,750株、金門本島再種下6,250株樹苗。這次的造林計畫,將結合造林防風定沙的功能,將小金門打造成融合環境生態、史蹟文化與觀光旅遊的勝地。
至2022年,由慈心基金會運用水寶盆技術,將在整個金門地區,植樹34,200株,面積也將超過20公頃。相較高度開發的廈門,金門植樹造林的作為,在極端氣候的變遷中,不僅使金門戰地史蹟與自然文化資產得以傳續,更成為守護生態環境最積極的作為。
金門地區因歷經兵燹及元代製鹽,林木砍伐殆盡;加上2001年起開始大量排雷,清光所有海岸植被,導致海岸細沙紛飛、長驅直入,金門史上曾發生居民遭迫驅離的滅村歷史。近十年林務所積極以造林防風定沙、涵養水土,逐步改善生態環境。惟金門烈日、強風、水資源匱乏等因素,雖投入大量資源,然提高海岸植樹存活率仍是首要之務。
慈心種樹團隊十多年來的專業技術與經驗,與金門林務所合作,使用水寶盆在歐厝、翟山、嚨口等10個造林地造林,栽種海岸適生樹種木麻黃等共21,704株,面積達12.66公頃,植樹存活率也突破8成。
繼金門本島海岸造林成果斐然後,今年,林務所與慈心基金會更挺進小金門,開啟更具挑戰的海岸植樹計畫第二波。在金門林務所溝通處理入侵種銀合歡的問題後,將選用3,750株千頭木麻黃、草海桐及苦藍盤等海岸適生林木,打造兼具守護生態及景觀視野的海岸;同時搭配具有特色的休憩設施,小金門上林海岸將成為吸引遊客駐足的打卡點。
至2021年底,慈心基金會在全臺已經成功種下712,903棵樹。植樹行動空間遍及海岸的海拔-2公尺(地層下陷區)到山上2,504公尺,關心的議題包含了國土保安、屏障潟湖產業發展、護水域救物種、復興林業文化等,連年創新植樹造林的多元價值。不惟如此,近年極端氣候加劇、天災不斷,慈心植樹造林的行動,已然帶動許多企業的環境意識,成為訴求「碳中和」的最佳選項。
慈心基金會與金門林務所合作,將在小金門進行造林。(圖/慈心基金會提供)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