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得主揭曉 鄧九雲《女二》獲獎

2022-12-08 10:44

? 人氣

第23屆臺北文學獎─年金決審得主鄧九雲。(攝影:釀電影 ioauue,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第23屆臺北文學獎─年金決審得主鄧九雲。(攝影:釀電影 ioauue,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由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規劃執行的「第23屆臺北文學獎─臺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今日公布年金得主,由鄧九雲以長篇小說作品《女二》獲選為本屆文學年金得主,並獲頒獎座及新臺幣40萬元獎金。第23屆文學年金獎助計畫共來稿119件,並由向陽、宇文正、李金蓮、陳雨航、盧郁佳5位決審委員,於2021年3月評選出鄧九雲《女二》、梁莉姿《樹的憂鬱》、游書珣《鄒族的雨》等3件寫作計畫入圍,入圍者各獲頒證書一張及獎金新臺幣20萬元整,並於今年11月28日召開第二階段決審會議,由原擔任入圍決審的5位委員選出本屆年金得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文化局為鼓勵文學創作,透過臺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徵選文學創作寫作計畫,入圍者可獲得獎金新臺幣20萬元整,以協助創作者進行為期一年的寫作,並提供年金得主40萬元獎金,希望作者全心投入文字創作,淬鍊出最精煉的文學作品。第23屆文學年金獎助計畫3位入圍者作品分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及新詩,評審認為本屆作品以各種新穎的內容與形式,來深度挖掘、討論一般大眾所不熟悉的演藝圈經驗、時事議題、社會運動及臺灣歷史等課題,皆是達到洗鍊、成熟境界的優秀作品。

評審認為獲獎作品鄧九雲的《女二》,具有精緻與成熟的表演意識,在文字使用上不落俗套、表現出色,並且在通俗情節中,融入深刻的生命探索與哲思。作者鄧九雲以敏銳的覺察,獨特且流暢的文字風格,透過身體、氣味與觸感等媒介,精準地寫出演藝圈中的階級差異。不僅於此,作者亦朝向更超越的高度出發,表面雖是書寫演藝圈的故事,但更對照出現實社會的階級與性別權力,將「戲如人生」詮釋得淋漓盡致。鄧九雲以模特兒起家,再步入演藝圈,後更至英國學習表演藝術,表演作品涵蓋了影像、劇場;2015年開始自製小劇場,同時擔任編劇及製作。同時,自2013年起出版多部文字作品,包括《Little Notes:Dear you, Dear me》、《小姐狗與流氓貓》,散文《我的演員日記》,短篇小說集《暫時無法安放的》、《最初看似新奇的東西》、《女兒房》等。

梁莉姿的《樹的憂鬱》,以短篇小說形式,書寫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下的港人處境,對照作者來臺之後的所見所感,映照香港與臺灣政治與社會文化的差異。評審認為梁莉姿以港人流亡的觀點,看待現今身處的臺灣這個新世界,是很具新意的切入點。篇章安排經過對仗的設計,技巧成熟,結構緊實;敘事基調穩重,文字具備香港作家獨有的俐落與犀利風格。梁莉姿,為香港九○後備受矚目的年輕作家,自2021年起來臺求學,現就讀於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研究所。創作文類有詩、散文及小說,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青年文學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第14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等獎項。著有短篇小說集《住在安全島上的人》、《明媚如是》、《日常運動》,詩集《雜音標本》。作品散見《字花》、《虛詞.無形》等雜誌。

游書珣《鄒族的雨》則是以長篇敘事詩的形式,書寫1927年來臺採集原住民語言的俄國語言學家聶甫斯基,與鄒族少年矢多一生(鄒名:Uyongu Yata'uyungana,漢名:高一生)的相遇,以及兩人之間深厚的師生情誼與各自生命史。評審認為,本部作品選題夠分量,文字直白、流暢易讀,有類型小說的傾向。然而雖有史詩的企圖,但缺乏詩的想像與轉折,少了一點實地踏查的紮實感,可惜未能成功營造出史詩的磅礡氣勢。游書珣,創作種類多元,尤其擅長新詩,同時亦橫跨散文、童話、影視劇本、影像等多元體例及媒材。文學創作方面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新詩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等。已出版散文集《青雪踏踏-孩子們的日常詩想》、詩集《站起來是瀑布,躺下來是魚兒冰塊》與《大象班兒子,綿羊班女兒》,另還有諸多親子閱讀作品。

臺北文學獎後續將辦理一系列臺北文學年金推廣活動,邀請3位作者分享作品內容及創作經驗。更多活動消息請至第25屆臺北文學獎活動網頁、臺北文學獎粉絲專頁或本局臉書專頁查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