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愈進步,工作愈自動化,就需要更有人性的措施來因應。」日月光高雄廠資深處長李叔霞道出日月光對於「人」的重視。
人的生存與環境息息相關。為慶祝成立30周週年,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宣布一年將捐出一億用於環境保護上,總共要捐 30 年。日月光行政長汪渡村也提到,在併購與矽品結合之後,日月光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我們不只是一個追求規模成長的企業,應該要對台灣的土地盡力做一些貢獻。」
光是 2017 年,日月光就投入了約新台幣 1.66 億元在社會參與行動上,「但企業社會參與不僅是金錢贊助,而應是永續的社會再造。」汪渡村指出。
守護在地價值 長時間推動保育工作
日月光樂於與在地團體合作。如與台中中興大學復育食蛇龜、或與桃園在地環境保護團體共同守護藻礁。
汪渡村提到,食蛇龜是台灣唯一的陸棲性淡水龜,在生物鏈上扮演重要角色。但由於棲地遭到破壞,保育等級已經提升至「瀕臨滅絕」。
復育需要長時間的支持,從 2016 年開始,日月光已經贊助了 370 萬元,今年也會持續贊助,和中興大學保育團隊合作,透過教育宣導、保育示範社區等方式推行保育工作。
台灣沿岸有多處藻礁地形,其中桃園觀新藻礁是全台規模最大的,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與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合作,積極投入生態保育、推廣環境教育等活動,倡議環境保育。
又如日月光從 2014 年開始推動的「還願山林」計畫,「不只是投錢下去,從選地、選品種到後續的維護,都經過縝密的規劃。」汪渡村舉樹種為例,近代蜜蜂的數量愈來愈少,他們就選擇可以吸引蜜蜂的樹種;或是選址上在地層較不穩的地方,希望能增加水土保持;更讓當地居民來維護樹林,提供工作機會。
目前,全台各地有近百公頃的樹林由日月光認領。小樹長大以後,每年可以吸收一千多公噸的二氧化碳。
積極培養永續人才 成就明日之星
日月光更戮力參與培養產業人才。汪渡村提到,半導體技術發展一日千里,學用落差嚴重,加上高教產業面臨極大的挑戰,產業能做的,就是提供經費與技術,透過產學合作,提昇人才價值。
汪渡村舉例,日月光提供學校經費,也提供卓越的研究獎金,讓有潛力的人才在經濟沒有擔憂的情況下,可以從事半導體的技術研究。實作部分也和專業學校合作,成立專班,優秀的畢業生甚至可以直接到日月光來工作。正因為日月光對產學合作的努力,2018年集團董事長張虔生獲頒發中山大學名譽博士。
下一步計畫:結合科技力與社會參與
從大環境的保護到人才培育,日月光還要讓「老有所終,幼有所養」。在社區營造上,以 LED 燈更新計畫,解決學童的照明問題,「我們預計推動 30 年,不只是亮度夠,幫助學童的學習成效,還能達到節能效果。」
除此之外,社區營造的另一個對象是弱勢家庭。如規劃樂齡活動讓老人參與、未來還打算與家扶中心合作,推動專案的輔導計畫,讓經濟弱勢或隔代教養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關心。
日月光也發揮自身優勢,打造智慧醫療巡迴車,與高雄榮總合作,到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鄉,讓老人不再為奔波而困擾。汪渡村提到,找出更多這類能結合日月光科技力與社區參與的專案,是日月光下一步努力的目標。
「最大的目標,是希望我們不用再做這些事了。」汪渡村笑著解釋,當企業不再需要支持社會參與,就代表社會已經非常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