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危險群(A):通常無臨床症狀或輕度症狀,主要是以追蹤觀察為主,存活時間平均大於10年。
2.中危險群(B):特徵是淋巴結及肝脾腫大,血色素及血小板數量尚可維持正常數量。部分病人可能因為肝脾腫大,出現腹部或骨盆腔腫大。此時期視患者身體狀況,例如年齡、是否合併其他慢性疾病、是否合併貧血、紫斑等,綜合判斷是否進行治療。平均存活時間大約是7年。
3.高危險群(C):血色素及血小板數量開始明顯下降,影響身體造血功能,造成感染、出血等現象,需要採取積極治療,平均存活時間大約是2年。
錯誤迷思觀念3:治療都要搭配化療,生活品質大幅下降!
王銘崇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目標是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與提高存活率。目前治療方式主要是化學治療、注射型單株抗體治療、標靶治療三大類。在過去只有化療的年代,曾有患者因為擔憂化療的高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而抗拒治療,最終不幸因反覆感染導致敗血症而逝世。然而,近年治療已有突破性進展。國內目前有兩款可免搭配化療的新機轉口服標靶藥物,讓血液科醫師有更多武器,為患者量身打造個人化療程。
王銘崇醫師說,新一代標靶治療針對癌細胞生長的特色進行研發。他進一步解釋,癌細胞生長主要有三個路徑:一是繁殖、複製速度快;一是癌細胞雖不會大量繁殖,但是癌細胞不凋亡,持續在體內累積;第三種是癌細胞繁殖很快又不會死。國內兩款已上市的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分別是可以讓癌細胞溶解、促使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以及抑制癌細胞增生的BTK抑制劑。他指出,現今治療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目標是可以達到更深層緩解以大幅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
王銘崇醫師以BCL-2抑制劑為例,透過細胞正常的凋亡機制,讓癌細胞快速溶解、死亡。根據臨床試驗,十個患者中有六人達到「深層緩解」,也就是「微量殘存疾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簡稱MRD)陰性,代表患者的血液中幾乎測不到癌細胞,未來復發機率大幅降低,甚至有機會治療一段時間後可以停藥,可望降低病患心理、生理與財務衝擊,同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勿聽信偏方!治療未必要犧牲生活品質 免搭配化療的新機轉口服標靶藥物支持樂齡人生不打折
王銘崇醫師強調,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否需要進行治療需要醫師嚴謹判定,民眾應遵照醫囑追蹤或治療。若有疑問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尋找坊間偏方。且大多數偏方含有類固醇,會造成白血球下降或是淋巴結變小的短暫假象,長期食用只會產生不良副作用,且導致抵抗力更差,讓患者破財又傷身。
王銘崇醫師呼籲,年長者應透過政府提供的免費老人健檢或是私人健檢,關心自己的身體症狀。若血液檢查結果有異,應立即至血液科進行進一步檢查。一旦確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亦無須緊張,可依據疾病進展與個人需求與醫師討論個人化療程。治療未必犧牲生活品質。目前已有療效好、免搭配化療的新機轉口服標靶藥物,患者應積極就醫,莫因恐懼、疏忽而耽誤黃金治療期。
癌症希望基金會網站的「影音小學堂」衛教動畫
透過王爺爺與土狗來福,介紹此病症七大常見症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qEQBtIb_4&list=PLTuzBRPLNTXwz2M1YxH-sZ25zJ8xUkv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