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發源地,為了緬懷這段過去,波士頓市政府於1951年將十七個重要歷史的建築串聯成「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始於波士頓公園終至邦克山紀念碑,全長約四公里,花個兩個小時沿著路上指標,透過歷史導覽與周邊觀光便能認識美國爭取民主人權的歷史,這也是波士頓市區重要的觀光路線。
在台灣,走過百年的台北城也有兩條「自由之路」講述著台灣人爭取自由、人權的歷史,即「1920年非武裝民主抗議路線」和「探勘二二八事件事跡」。
1920非武裝民主抗議路線:
蔣渭水紀念公園→臺北北警察署(現址: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靜修女中→大安醫院、臺灣民報、文化書局(現址:義美門市)→臺灣民眾黨本部→永樂町郵便局→永樂座→港町文史講堂
探勘二二八事件事跡: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前身:臺灣廣播電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中山堂→撫臺街洋樓(前身:《人民導報》報社)→彰化銀行臺北分行(前身:臺灣省專賣局臺北分局)→臺北法主公廟→天馬茶房→康樂醫院→三民書局→文山茶行
不讓台灣人「斷根」 何志偉打造台灣自由之路
立委何志偉認為台北歷史正是民主運動的血淚史,從日治時期蔣渭水等人追求民主自治到228事件再到黨外運動,台灣的自由之路的故事一點也不遜於波士頓,於2012年便倡議參考美國波士頓自由之路經驗在台北也設置自由之路,讓民眾與遊客能透過走訪蔣渭水紀念公園、天馬茶房等人權景點,以更了解台灣邁向民主化的歷史。
「我曾經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文化『斷根』過,不知道戒嚴、不知道白色恐怖、不知道基隆河曾經滿是死屍,讓我重新覺醒的是台灣這片土地的人事物,也讓我決心不再讓台灣人『斷根』。」何志偉說。而當時27歲一句台語都不會說的他開始努力學台語,更致力於了解台灣文化與歷史。於是他提出了「自由之路」的構想,卻被笑說這樣民眾怎會有感?這使他更堅定:「因為無感才更需要做!」
如今,走在屬於台灣的「自由之路」,大家只須用雙眼、雙腳就能體驗不同時代的台灣人,為公平正義踏上崎嶇的自由之路的歷史,與了解台灣爭取這段民主自由的艱辛。
轉型正義就是一個國家歷史記憶的傳承
「自由之路」沒有大興土木建造的蚊子館,因為歷史就在我們身處的生活環境中,而這也是面對過去釐清真相最好方式,尤其「在轉型正義上,如果國家不積極、年長者選擇遺忘、年輕人選擇不過問,對一個國家歷史記憶的傳承相當危險。」何志偉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