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會得白內障?大學眼科親揭殘酷真相

2020-05-28 18:39

? 人氣

案例林先生分享眼疾治療心得(圖/大學眼科提供)

案例林先生分享眼疾治療心得(圖/大學眼科提供)

因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外出,長時間宅在家追劇、玩手遊等,由於過度使用3C,使得近期民眾近視、散光度數加重,而高度近視患者的視網膜病變、黃斑部退化情形更是大幅提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現年66歲的林先生,一年多前左眼突然出現飛蚊症症狀,但不以為意並未立即就醫,導致視網膜剝離,雖然透過視網膜剝離修補手術治療,但左眼的視力已部分受損。有了前次經驗的林先生,對於眼睛狀況不再馬虎,今年五月右眼又出現類似飛蚊症症狀時,他立即安排就醫,經過檢查,確診右眼視網膜已有破洞,且有局部視網膜剝離現像,因即時就醫,在門診接受周邊網膜雷射治療後視力已經穩定,讓林先生大呼,一次經驗終身教訓,讓他救回了自己另一隻眼,避免視力受損影響生活。

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高雄上明眼科總院長潘志勤醫師提到,視網膜剝離有獨特的台灣特色,一般對於視網膜剝離的認知,以高度近視、白內障病史以及男性為主,但近期研究及臨床顯示,視網膜剝離好發年齡有兩大高峰,分別是50~60歲及20~29歲的女性,這類患者不一定都有高度近視的病史,但發病前飛蚊症的症狀會突然增加。潘志勤說明,一旦飛蚊症症狀明顯增加,或是發生閃光以及周邊視野缺損等現象,即是視網膜剝離的警訊,一定要立即就醫。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將高度近視定義下修為近視500度,而因高度近視導致提早發生的眼疾,除急性的視網膜剝離、黃斑部裂孔等,慢性的乾眼症、白內障、青光眼及黃斑部解離等都有可能因高度近視而提早發生,雖然這些眼疾問題目前已有對應治療方式,但如果延誤診療黃金期,也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士林大學眼科黃宇軒院長(左二)、高雄上明眼科潘志勤總院長(右二)與案例合影(圖/大學眼科提供)
士林大學眼科黃宇軒院長(左二)、高雄上明眼科潘志勤總院長(右二)與案例合影(圖/大學眼科提供)

現年44歲的詹先生,近期因視力突然變差,幾乎僅能用左眼視物,配戴眼鏡後仍看不清楚。檢查後發現視力突然爆增至近視700度,經士林大學眼科院長黃宇軒醫師確診為早發性白內障,雙眼視網膜嚴重裂孔且有退化的問題。所幸詹先生即時就醫治療,免除失明的危機!黃宇軒說明,詹先生在10年前曾經由雷射矯正800度的高度近視,但近視雷射只是改變角膜的弧度,不代表眼球恢復到健康的狀態,高度近視的眼球脆弱且老化的快,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若有800度的近視,眼睛年齡就如同七、八十歲般,容易提早產生白內障、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常見的老年人好發眼疾,以詹先生為例,高度近視將眼軸拉長,使得眼球壁的各層組織變薄,引起了嚴重的視網膜裂孔且合併核心型早發性白內障,診療過程可謂相當複雜。幸好病患發現病情後即時就醫,先運用雷射修補視網膜避免裂孔持續擴大,再以飛秒白內障雷射置換人工水晶體矯正模糊視力及散光困擾,若再晚一步就醫,則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不可不慎。

黃宇軒醫師進一步補充,除了高度近視外、三高、糖尿病或是有黃斑部病變家族遺傳疾病的族群,其微小血管容易產生病變造成視網膜出血、水腫或壞死,進而使視覺功能受損,需特別注意自身眼睛狀況,避免黃斑部病變,倘若一旦發生中心視力模糊、扭曲變形,宜盡早尋求診斷治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