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29線」10項生態設計 讓人和石虎都能平安回家的幸福公路

2020-08-05 16:46

? 人氣

也就在這一年,透過與林務局的合作,一場為期4年的苗栗縣國土綠網瀕危生物保育計畫拉開序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最簡單的想法開始做起,友善石虎的10項生態公路設計

問題可以很艱難,但是策略要很簡單「你要想,石虎有石虎的習性啊,我一直在強調的就是說,一定要徹底做好在地生態調查,我們接著做的建設、措施才夠落地嘛」陳樹義堅定道出心聲。這樣的理念促使相關研究與熱心的生態志工聚攏,一群人向前走,愈走愈長遠,也成為正向督促的力量。

包含推動於農業處網站自發設立「石虎專區」公示資料的想法「我們是希望能拋磚引玉啦,若能從中央相關單位統籌,能讓相關的數據或資料都放上雲端,提供需要的單位與關心的民眾應用該有多好」,同時,縣府端也建立起「苗栗縣政府石虎保育專家人才庫」,邀集陳美汀、林育秀、姜博仁、裴家騏等13位來自各公民團體、研究中心、大專院校之生態研究與保育領域之專家學者組成「石虎保育工作小組」,即時為相關的措施、建設與政策提供專業的諮詢、建議與監督。

巧妙應用光學原理、聲音警示、生物視野改善、路徑導引、習性分析等研究,量身設計友善動物公路建設,為石虎開闢更安心的遷徙交流廊道。(圖/苗栗縣政府媒體事務中心提供)
巧妙應用光學原理、聲音警示、生物視野改善、路徑導引、習性分析等研究,量身設計友善動物公路建設,為石虎開闢更安心的遷徙交流廊道。(圖/苗栗縣政府媒體事務中心提供)

像是公路的建設,在設計施作前就特別依照動物習性進行深入的研究,透過簡單而明確的方針作出10項真正有效且有感的設計。

在2019年2月竣工的第一期通道工程及與交通部公路總局於年底合作繼續深化的第二期建設中,則可以看見縣府從「動物、人、生活」等三大層面切入,並陸續實踐專家學者對友善公路建設的反饋。

一、從動物視角為出發點,積極設法換位思考

1、地下穿越水泥箱涵:筆直而寬敞的道路車速往往容易過快,降低駕駛反應時間,為動物設置地下穿越道,除了石虎方便利用,透過紅外線生物相機更觀測到其他野生動物如白鼻心、穿山甲、臺灣野兔等穿越利用。

2、輔助攀爬木梯:透過架設木梯,幫助石虎解決路徑高低落差的問題,提升涵洞使用率,設計上也以石虎通行所適合的方式進行設置,有效避免兇猛犬隻混用造成小型動物的干擾。

3、友善動物視野路緣植被清除:降低植被的密度除增加動物視野開闊性外,定期的整裡也可增進相關設置如地下箱涵或輔助木梯的利用率。

4、夜間來車預警動物反光板:利用反光原理將來往行車的大燈隨動態反射至道路兩旁,使野生動物提早接收到警示,增加在路旁猶豫時間,待行車通過後再穿越公路。

5、動物防護導引圍網:透過設置適當範圍的動物導引防護網,引導動物利用道路下的箱涵通過公路,避免路殺意外再發生。

6、高石英砂來車噪音預警路面:透過特殊材質鋪設噪音路面、減速標線(跳動路面)等方式,應用路面與車胎的摩擦產生聲響達到警示野生動物與用路人的效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