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基金會用愛灌溉榮民子女,攜手傳承文化與精神

2020-10-19 16:40

? 人氣

位於台中市的忠義村,是小琳成長的地方(圖片提供 / 榮民榮眷基金會)

位於台中市的忠義村,是小琳成長的地方(圖片提供 / 榮民榮眷基金會)

印象中,那天是大年夜。寒冷的天氣,因為家人團聚增添許多溫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晚,母親意外倒下,進出醫院的日子,始終不見好轉。在即將完成碩士學業時,母親離開了小琳(化名)的生命,化作天使,到天上換個方式守護她。而母親病情惡化時期,是她最難熬的時刻,也是人生重要的轉捩點之一。

懷念的眷村生活

小琳是榮民第二代,位於台中市的忠義村,是她小時候住的地方,將近三十年的生活經驗,讓她在那裡擁有許多深刻的回憶。忠義村,是個典型的軍眷村落,在眷村改建時被保存了下來,低矮平房,相較傳統的基礎設施,充滿濃郁的復古韻味。小琳說,在她學生時期,總會有飛機引擎聲,打破上課時的寧靜。在部隊移防時,在午夜時分,還會看到士官兵與一輛輛軍用戰車經過家門前的月祥路,履帶壓在馬路上,如地震的撼動感,至今仍歷歷在目。

小時候在眷村裡看見飛機經過的景象,使小琳印象深刻(圖片提供 / 榮民榮眷基金會)
小時候在眷村裡看見飛機經過的景象,使小琳印象深刻(圖片提供 / 榮民榮眷基金會)

從碩士班到博士班,小琳同時身兼母親、學生和職業婦女等多重身份,由於本身是榮民第二代的身分,她一開始就選定自己生長的忠義村,作為碩士論文的主題,探討父親與其他外省籍退伍軍人的社會資源與社會流動,這個田野調查揭示她對於榮民社區的核心關懷。

離開學校生活,時隔十年之後,小琳仍未忘記社會研究的熱情,故決定繼續進修博士班,漫漫長路,一路走來,過程艱辛且自身有利資源有限,但她終究沒有放棄,直到去年得知榮民榮眷基金會的情況下,主動和基金會聯繫、申請補助,希望能獲得論文研究所需的經費。而這筆補助與基金會的鼓勵,如及時雨一般,激勵她堅持理想與使命,目前正努力進行忠義社區後眷村時代下的研究,企盼讓更多人認識並理解榮民文化。

當夜深人靜時,小琳總會不禁回想起年幼時住的克難房舍,除了大通舖之外,還有每逢下雨就會漏水的廚房、巷口人聲鼎沸的冰菓店,在街頭與同學吵吵鬧鬧、國中趕公車的歡樂景象。或是爸媽不在家時,就會到隔壁鄰居家吃飯的時光,這些點點滴滴,都是她心中最珍貴的眷村時光。歲月如流,現今許多眷村皆改建為國宅,許多人回到家鄉,景物已不再是當初的模樣,而很幸運的,忠義村存留至今。然而她仍相當感慨,生長在眷村的她,對於生養自己的地方,擁有原生的特殊情感,眷村文化是豐沛她成長茁壯的沃土。

位於台中市的忠義村,是小琳成長的地方(圖片提供 / 榮民榮眷基金會)
位於台中市的忠義村,是小琳成長的地方(圖片提供 / 榮民榮眷基金會)

歷經風霜的論文之路

小琳的研究之路十分坎坷,過程中她曾想過放棄,每當投入在研究中,總會浮現童年時光中的眷村景象,以及早年與父、母親生活的點點滴滴,她在心裡想著:在天上的父母親一定也希望她可以完成這個研究,讓更多人了解榮民文化,因此她選擇堅持下去。重回忠義村與社區產生更深的連結。儘管遇到許多低潮與困難,幸好在人生低谷,她能得到來自於學校老師的指導與學生們的鼓勵,這個契機促使她重新出發再奮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