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之母,但是多年來高度經濟發展下,使地球的生態環境不斷受到威脅。從高雄起家的日月光,從工廠落成的第一天,就開始推動各種環保工程,這幾年更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高科大)攜手,推動「日月光永續推動環境教育專案實施計畫」,讓環保意識往下紮根,這幾年下來,成果非常豐碩。
環教團隊、互動課程,體驗「玩中學」的樂趣
如果你有機會參觀楠梓加工區的日月光廠區,就可看到一群又一群的學生、企業團體走進位於中水回收廠一樓的「綠科技教育館」,裡面有一群工程師,正為參觀者介紹水資源的重要性。
「水」是你我身旁最常見的物質,但在台灣取得卻非常不容易。台灣每年總降雨量約達2,500公釐,雖然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由於降雨時節兩極,再加上地狹山高的地勢不易留住水,讓台灣每人每年可以分配到的水資源卻不到此平均值的五分之一,這也是台灣必須格外注重水資源處理的原因。
向來重視環保的日月光,在2012年就著手興建高雄廠區中水回收廠,並且在2015年完工使用,現在每年的水回收率已經高達70%,年減排放則為720萬噸水,放眼台灣甚至全球,都是亮眼成績。除了重複使用水資源,日月光也不斷往下紮根、對外擴散環保理念。
日月光專案工程師李育賢回憶,日月光多年來一直有開放外賓參訪廠區環保設施的行程,為了讓參訪的體驗更具體,2016年開始,日月光決定在內部培育一批環教團隊。專案工程師何思縈表示,環教教師養成的過程並不容易,種子教師們不僅具備環教資格,還花費許多心力設計了極具吸引力的課程,讓參觀者在短短幾十分鐘裡,就吸收到教師想傳達的理念。
日月光環教團隊成立後,隨即著手設計教學課程,身為高科技業者,這套課程也結合各種新科技,讓參觀者可以透過教具互動。「我們的課程,是團隊不斷測試推演而成,會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族群而有不同教學內容。」李育賢以中小學生的《哇特遊記》為例,小朋友在裡面,可以扮演「哇特」(Water),從中了解水在大自然循環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讓孩子們知道水資源有多珍貴;如果是國高中學生,就會增加人文部分如日月光高雄廠的歷史沿革和環保措施。
緊臨日月光高雄廠區的加昌國小兼任衛生組長的體育老師高仲銘就提及,「以往孩子們只知道學校旁邊有座工廠,但不知道這間工廠是做什麼的;然而,透過『綠科技教育館』展示日月光的污水處理過程,除了讓孩子們了解父母工作的場域,也理解到在製程中可能產生的污染和外部成本,而企業是有社會責任,必須做出對環境好的行動,將環保觀念從小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