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政策面討論。不可諱言,既然是補助,就會是浮動的,但既然近程目標是汰舊換新,勸進民眾改換高效率燃油機車或是電動機車,遠程目標是綠能家園與電動載具,那如何讓補助制度系統化,穩定化,進而將補助逐步演變成對全民有利的中長期政策,而非中央政府年年像樂透開獎一樣,地方政府配合調整,民眾莫衷一是,企業無所適從,才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都必須拿出魄力做的事。簡而言之,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為了兼顧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勇於提出改革,才是對消費者負責任的表現。
補助決策之慢 中央與地方都該重打五十大板
眼看2021年第一個月已經結束,但中央對於今年的機車汰舊換新、換購或新購電動機車政策,直到時序踏入2021年才拍板定案,地方政府更僅有嘉義市、屏東縣、花蓮縣三個縣市先行確定。擁有直轄市資源高度的六都竟無一公佈,以首善之都台北市為例,雖然在2020年底市場柯文哲聽聞台北市電動機車數量比桃園市低時,曾自嘲表示:「我們是天龍國,怎麼會輸?」進入2021年之後,柯文哲更主動表示,台北市不僅會重啟新購電動機車補助,更會力拼全台灣最高9,000元的補助額度;而桃園市也不甘示弱,除了先前公布的汰舊換購電動機車最高補助9,000元、汰舊換購七期燃油機車補助3,000元、新購電動機車補助最高4,000元的草案以外,更有可能會等台北市宣布補助辦法之後,再行決定調整空間。從兩者的良性競爭可以想見,包含六都在內,都會在2021年大幅調整購買電動機車的補助內容,有沒有可能成為近三年來地方政府補助金額的高峰?絕對值得拭目以待。
但關鍵是,地方政府絕對要加快腳步,尤其現在又適逢農曆年前,更是購車高峰,如此攸關民生消費意願的重要政策竟然一拖再拖?在守護疫情上所自豪的「超前部署」精神在哪?確實已達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緊抓購車高峰 購車補助快施行
要買燃油機車,還是電動機車,決定權還是在民眾手上,但以國產機車價格而言,中央與地方政府加總後的補助總額相對於機車價格,絕對會成為左右意願關鍵,尤其是對於價格敏感度相當高的機車族群。所以一如我們所堅持的立場,除了中央趕緊把補助政策系統化、穩定化以外,也再次奉勸各地方政府,趕緊做好決策,讓民眾可以在購車前做好做妥善的決定,畢竟在疫情當下,諸多民眾會把出國預算轉換成購買私人交通載具的預算,想要提振民生經濟,這一波不把握,更待何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