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環境問題,嘗試對話與共同解決

2018-07-27 09:24

? 人氣

建智知識管理公司舉辦「環境教育專家對話論壇」。右起,主持人建智公司總經理余佳璋,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長葉欣誠、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添晉。 (圖/Agnes Chen攝)

建智知識管理公司舉辦「環境教育專家對話論壇」。右起,主持人建智公司總經理余佳璋,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長葉欣誠、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添晉。 (圖/Agnes Chen攝)

世界各國處理環境問題的經驗與歷程雖各不相同,但自從聯合國在2005年至2014年提倡永續發展十年計畫(DESD)的概念下,朝向永續發展,勢必要對環境問題做出更深刻的思考與行動。在論壇討論過程中,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認為,只靠對環境的理解是不夠的,大家對話的語言基礎中,能把環境視為一種價值,對環境議題所存在的複雜系統有所了解甚為重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葉欣誠教授強調,既然在一個多元性的環境下,「包容( inclusion)」變得相當重要,但包容並非傳統的忍耐概念,而是要「相互接受彼此存在,無條件尊重且不預設立場」。例如,如果依照先前討論的共識,在源頭減量、做好循環經濟的前提下,仍有少數的事業廢棄物,必須透過一個安定條件的掩埋場處理,這樣的鄰避設施不是不要,而是要思考該如何處理它,要從過去以忍耐面對的概念轉為包容。

至於目前各界所重視,各種企業應該積極做好減量回收,循環再利用的觀念與行動方案,是否能就能讓廢棄物處理問題獲得最終解決?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張添晉教授認為,這如同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七章所說「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老子在兩千五百年前就提出這樣的觀點,值得深思,但終究我們還是要面對,再怎麼樣減量,廢棄物不可能都不產生。

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添晉。 (圖/Agnes Chen攝)
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添晉。 (圖/Agnes Chen攝)

張添晉教授指出,台灣公、民營掩埋場可用年限僅約2至3年,焚化爐燃燒後產生的底渣雖可回收再利用,但近年來中苗地區都曾出現底渣非法再利用的污染問題。此外,亦有業者為圖謀暴利,非法傾倒或棄置廢棄物,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目前焚化是廢棄物之主流處理方式,而其產生的底渣最終都將面臨掩埋場設置等問題。國內處理技術及防範措施已達一定的水平,而如何讓業者依法處理廢棄物,依法取締不法業者,形成保護環境的良性循環之重要議題。廢棄物管理的思維已經由搖籃到墳墓的管理走向搖籃到搖籃的設計規劃與推廣,因此我國廢棄物清理法與資源回收在利用法在法理上應朝更具前瞻性、具生態效率之方向修訂。

建業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王晨桓律師,則以其個人處理多個環境事件相關的法律案件為例,提出另一個觀點,他認為溝通固然相當重要,但不可無限上綱,而事業單位若為民間公司,進行民眾「疏處」,也就是處理溝通對話等行為時,似乎有點妾身不明的感覺。

建業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王晨桓。(圖/Agnes Chen攝)
建業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王晨桓。(圖/Agnes Chen攝)

王律師認為,依現行行政法院見解,疏處義務並不應由民間公司承擔,尤其是例如具有重大公益性質之廢棄物掩埋場,由業者執行,並非最妥當方式,而主管機關若以民眾反對,作出否准決定,甚至是拒絕核發證照的理由,除非有法規明文規定,否則就有違依法行政的原則,事業單位可提起課予義務訴願、訴訟以謀救濟,甚或追究個別公務員之行政違失、以及國家賠償責任。

面對現在台灣社會經常對於廢棄物處理,或者近來看到許多民間處理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違法現象,張添晉教授與葉欣誠教授都指出,國內目前還欠缺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環境問題,畢竟和選舉不一樣,選舉過程中都是為了把對方打倒,但環境的問題不能這樣思考,因為一個社會具備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

目前焚化是廢棄物之主流處理方式,而其產生的底渣最終都將面臨掩埋場設置等問題。
北海道札幌市MOERE沼公園,原為佔地187公頃,掩埋量270萬噸之廢棄物掩埋場,掩埋場封存後23年復育為大地雕刻公園。(圖/建智知識提供)

與會學者認為,儘管環境問題或者這次論壇所關注的事業廢棄物處理問題,在未來幾年內可見其急迫性,也很複雜,但終究要坐下來談,先從技術面著手,從管理與治理的角度,以及政府應該符合法令依據來執行,甚至思考修改適合現實趨勢的法律,衡量對經濟與社會的衝擊,是否有不可逆的影響,再提出一套符合當下時代比較妥適的方案,對不同意見表達抗議的民眾有所回應,也能保障合法申請的業者,這樣可能是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葉欣誠教授也同時呼籲,面對事業廢棄物處理的問題,環境教育扮演的角色,更應該本諸1977年的伯利西宣言中所揭示的環境教育「以解決現在與未來的環境問題為目標」的核心思維,設法透過對話產生正面效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