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排山倒海的壓力,中國會服軟,接受美國所提的條件嗎?尤其是在中國製造2025議題上。中國大陸無論如何,一開始都得咬牙硬撐,因為一旦服軟,中國大陸的崛起必將倒退,而且中共長期宣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神話勢將破滅,中國也成了國際認證的紙老虎了。對中共來說,心裡有不能認輸的痛苦,因此必須撐到美國也願有所讓步,雙方都有台階可下,不過時間長短可難說了。
中國咬牙硬撐,反映的是另一個結構性必然—中美相互需要以及相互合作的必然。
有人用新冷戰形容現在美中關係,也是因為只看到其中一個必然。其實中美關係與歷史上的新興強權及現時強權的關係,在客觀條件上皆難以類比,與冷戰時的美蘇也有許多不同之處。當時的美蘇都沒走向戰爭了,更何況現在的中美關係。從競爭的角度來看,雖然中美競爭程度大幅升高,但那是在同一個體系內的競爭,與冷戰時美蘇兩個陣營敵對仍有一段距離。可以說,雙方競爭,但不是敵對。其次,今日全球化的情況遠非冷戰時可比擬,中美都深深嵌入此一結構中,這個全球化結構本身並不樂見中美出現軍事衝突。雖然川普對這個秩序不滿,但美國學界以及體制內的人,大部分都認為美國應該更積極參與這個秩序,而不是從這個秩序抽離。第三,現在中美之間,彼此關係密切而複雜,雙方仍有高度合作的需要與空間,也可以說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不論是市場、技術、資金,雙方都相互需要,美國的繁榮無法建立在一個衰落的中國之上。第四,中國雖然是新興強權,但仍然是現行體制內的參與者,也無意和美國爭奪世界領導地位,而且中國至今也未結盟來對抗美國。在當前結構下,任何一方如果想不斷升高衝突,遲早都會發現,那將是兩敗俱傷。現在的中國大陸固然實力還與美國差一大截,但也不是昔日吳下阿蒙,川普想要藉升高貿易戰來遂行其戰略,顯然內部意見相當紛歧,而這個內部分歧反映的即是中美關係兩個必然的特質。
中美戰略競爭是發展之下的結構性必然,但中美之間不會撕破臉,同樣也是結構下的必然。這兩個「必然」既激起競爭,卻又限制競爭,彼此矛盾卻又同時存在,這就是中美關係的核心本質。
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在兩個結構性必然之下,難免動盪起伏,但不致於失控,而且終將找到管理與調控競爭的模式。換言之,中美之間的競爭在雙方的需要下,總會找到共同的下台階,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令人擔憂的是,台灣執政者似乎也只看到一個必然,結果全盤向美國靠攏。然而一旦中美之間找到了共同的下台階,台灣會不會成為鋪在下面的紅地毯呢?
*作者為前海基會副董事長。本文原刊遠見華人菁英論壇,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