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安排赴美行程?這已成為外界對於各黨派有志大位者的第一反應。事實上,為迎接即將到來的2020年總統大選,有志大位者幾乎無一例外,皆已安排或正在規劃赴美參訪的行程,首位表態投入大選的朱立倫更是一馬當先,台北市長柯文哲也確認於3月下旬啟程赴美。其餘包括吳敦義、王金平以及現任總統蔡英文,亦都已向外界釋出訊息,將會前往美國參訪。一直以來,大選前「赴美面試」已成為台灣政壇的慣例,不論候選人親自出馬或推派代表前往,都無法規避「美國因素」在台灣大選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客觀環境形成的特殊現象
1995年,前總統李登輝赴美國康乃爾大學演講,被外界認為是台灣民主化後赴美面試的開端。當時由於台灣解嚴未久、剛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加上1996年旋即進行首次總統全民直選,台灣的民主化剛剛起步,美國亟需確認李登輝與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是否真正致力於民主化的工作,因此時任總統的柯林頓(Bill Clinton)權衡利弊後准許李登輝以私人行程名義訪美,李登輝也成為首位在任內赴美的中華民國總統。
2003年時,正當陳水扁爭取總統連任的前一年,曾於該年10月底過境美國,並在紐約待了兩天,美方不但對陳水扁給予高規格待遇,更允許其公開活動。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連戰同樣於該年10月前往紐約、波士頓、洛杉磯等地參訪。
2008年時,氣勢跌到谷底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仍赴美訪問;藍營的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與副手搭檔蕭萬長,也一前一後赴美取經。蔡英文2011年角逐總統大位前赴美,馬英九早一步派遣心腹金溥聰赴美卡位;2015年時,蔡英文再度參選總統則獲美方高規格接待;國民黨則歷經「換柱」風波後,匆匆上馬的朱立倫也隨即赴美。由此可見,要得總統大位,必先通過美國這位主考官面試,幾乎已成台灣的慣例。
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主要原因在於國民政府遷台後,台灣長期以來都在美國的「保護傘」下生存。從一開始的「美援」協助台灣進行經濟發展,到後來蔣經國「吹台青」政策開始的政治改革,美國都從旁提供相當多的協助、指導與意見,加上台美在國安與軍事層面長期存在的軍購關係,都使台灣必須且無法忽略美國因素。
再者,美國也希望藉此了解台灣未來可能執政者的執政方針、與其對美中台三邊關係的處理模式,再加上美國因素的的確確牽動著台灣發展和兩岸關係,因此,政治人物多認為得到美國肯定,勝選機會將更濃厚,故有志大位者把赴美面試列為重要行程,可謂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