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緣政治里程碑》從設立大使館、天安門事件到中美貿易戰 美中關係40年回顧與展望

2019-03-03 12:53

? 人氣

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認為,美中關係過去出現倒退大多是由個別事件引起的,比如1989年天安門事件、1999年美國領導的北約空襲誤炸了位於貝爾格勒的中國大使館和2001年美國EP-3偵察機與中國殲-8戰鬥機的撞機事件。但是他說:「這一次美中關係的惡化並不是由單一事件導致。它是系統性和結構性的。它影響了很多方面,又是其結果,它影響了美國社會很多群體,也是這些群體跟中國有了隔閡感的結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8年4月,中國在南海進行號稱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習近平親自主持(AP)
2018年4月,中國在南海進行號稱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習近平親自主持(AP)

1978年……歷史回放

1978年7月,美中開始就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在北京秘密談判。當時,雙方最大的分歧在於台灣。北京堅持要求華盛頓切斷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長期的外交和軍事聯繫。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國共內戰被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打敗後退守台灣。

當時,卡特總統作出了決斷。「最大的爭議就是拿台灣怎麼辦。因為尼克森1972年去了中國,有一份所謂《上海公報》,表明只有一個中國。但是他拒絕說明是哪個中國,我們繼續說台灣是唯一的中國。福特總統也是這麼做的。我決心要改變這一點。」卡特說。

時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副主任、後來擔任美國駐中國大使的芮效儉(J. Stapleton Roy)親身參與了美中建交談判的過程。他對美國之音回憶說:「我們表示,我們已準備好切斷(與台北的)關係,也同意終止防禦條約,但問題是我們怎麼終止防禦條約。我們的立場是我們根據條約規定來結束它,這涉及到給中華民國政府一年的時間,告知他們我們打算退出共同防禦條約。我們還表示,我們將撤走我們的軍隊。但剩下的問題是如何處理軍售。按照我們的解讀,我們的措辭明確表示我們打算繼續出售武器。」

在艱苦的談判後,美中兩國政府在美國時間1978年12月15日發表聯合公報,宣布雙方於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關係。美國同意結束與台灣的正式外交關係,但與台灣保持非官方的關係。美中正式建交幾個月後,卡特總統簽署了《台灣關係法》。

影響華盛頓-北京-台北關係的美國重要文獻(VOA)
影響華盛頓-北京-台北關係的美國重要文獻(VOA)

羅德:承認北京是一個痛苦的決定,「一個中國」保持模糊

但對台北來說,華盛頓轉而承認北京與背叛無異。卡特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回憶說:「當時我的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後在柯林頓政府擔任國務卿)到中國去,哦,我是說到台灣去,結果在大街上受到憤怒的台灣人的襲擊。但是我認為,我們在國會參眾兩院成功推動通過的《台灣關係法》保護了台灣的利益,保護了美國的利益。」

前美國駐中國大使羅德表示,對中國盛頓而言,轉而承認北京是一個痛苦的決定。他說:「但是我們只能在打開中國的道路上走下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提出了一向模糊表示的中國政策。它滿足了中國的原則,也就是只有一個中國,我們認識到這一點。但我們不確切說明我們認為它究竟意味什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