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政府、兩個國會、多個割據勢力、一片混亂
結果一如歐巴馬的形容:一個面積176萬平方公里(48個台灣)、人口640萬的「大混亂」、「爛攤子」、「拖棚歹戲」。原本在中東地區算是相對穩定、富裕的利比亞,今日不僅遍地狼煙、民窮財盡,而且淪為恐怖組織的溫床、人口販運(human trafficking)的樂園。
位於地中海南岸的利比亞,這幾年持續為歐洲送上數十萬非法移民與難民,一路死亡枕籍,海域有如墳場。此外,利比亞也讓伊斯蘭國落地生根,目前至少吸納了6000名黨羽,即將成為恐怖主義輸出大國。歐洲南方大門口擺著這樣一個爛攤子、馬蜂窩,其嚴重性與威脅性可想而知。
阿拉伯之春 春意慘澹
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潮起潮落5年,成績只能以「慘澹」兩字形容。利比亞、敘利亞與葉門深陷內戰,埃及重回軍事強人懷抱,巴林王室不動如山。唯一的亮點是突尼西亞,這個北非小國制定了先進的憲法,舉行公平的選舉;雖仍有動亂與恐怖攻擊,但不至於動搖國本。突尼西亞讓人在寒意料峭之中感受到些許春意,它的北非鄰國利比亞呢?
利比亞最近總算傳出一系列好消息:制憲委員會磋商會議6日閉幕,就起草格達費政權垮台後的首部憲法達成共識;「救國政府」5日宣布解散;今年1月才成立、但得到聯合國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Government of National Accord,GNA),以總理薩拉傑(Fayez Serraj)為首的多名主要成員也在本月初進駐的黎波里。
曙光乍現 危機潛伏
今日的利比亞到底有多難治理?從兩個數字可窺一斑:1700與2000萬。目前利比亞大約有1700支民兵組織,分屬不同政治派別。利比亞第一次內戰結束之後,大約有2000萬件槍械流落民間,其中不乏高射砲等重型武器,整個國家有如一座軍火市集。
經濟方面,今日利比亞的石油產量只剩2011年內戰前的1/4,今年GDP又將大幅倒退,全國1/5人口營養不良,百業蕭條,唯有人口販運業一枝獨秀。薩拉傑總理必須儘快建立可運作的中央政府,逐步彌合藩鎮割據的局面,爭取國際社會大筆經援,吸引外資重建殘破的石油業基礎設施。
在此同時,薩拉傑政府也必須遏阻快速坐大的伊斯蘭國。伊斯蘭國近來在大本營敘利亞、伊拉克勢力日蹙,經營利比亞地盤的重要性因此大增。另一方面,許多當年前往敘、伊作戰的利比亞「外籍戰士」陸續返國,其威脅更甚於地方民兵。伊斯蘭國已經建立以濱地中海城市錫爾特(Sirte)為中心的根據地,當地正是格達費的老家。
雖然國際社會對「民族團結政府」寄予厚望,但是它能否克服利比亞部族與意識型態山頭林立的「天險」?能否解散或收編稱雄各地的武裝組織?能否妥善分配政治權力與石油利益?歐美能否在遏阻移民/難民潮與壓制伊斯蘭國之外提供更長遠的規劃與援助?在在都是高難度的挑戰。
或許,任內在利比亞「犯下最大錯誤」的歐巴馬總統,以55歲盛年卸任之後,能夠效法他的兩位前輩卡特與柯林頓,持續在國際社會上發揮影響力,彌補自己的歷史性過錯;也讓他2009年莫名其妙領到的那座諾貝爾和平獎,真正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