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名瀕危物種的黑面琵鷺,每年來台渡冬,是全世界關注的珍貴物種。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合作,日前終於完成全球首度對黑面琵鷺基因組的完整定序,獲得黑面琵鷺共約11.9億個鹼基對的基因組草圖。
全世界目前僅存不到4000隻黑面琵鷺,主要分布於東北亞,其中3分之2會在冬天時來台避寒,待春天再北返。台灣西部沿海濕地每年迎接黑面琵鷺,成為國內賞鳥勝地,農委會特生中心表示,為了更完善發展黑面琵鷺保育政策,有必要了解基因組所蘊含的大量資訊,作為推估黑面琵鷺族群演變趨勢、分析其族群數量銳減原因的重要依據。
曾只剩不到300隻!基因解碼揭黑面琵鷺遭遇重挫
特生中心副研究員姚正得說明,透過基因解碼得知,大約1萬8000年前、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後,黑面琵鷺族群數量約還有5、6萬隻,雖逐漸衰退,但是直到1988年,人類才赫然發現黑面琵鷺僅存288隻,顯然遭遇嚴重的瓶頸事件,很可能是受到東北亞人口擴張與開發的衝擊,比如戰爭、DDT的使用等。
經過各國通力合作,黑面琵鷺數量才又小幅回升,去(2018)年全球約有3941隻黑面琵鷺。姚正得表示,從基因組還可偵測到黑面琵鷺曾發生過近親交配,恐讓基因組漸趨同型、降低遺傳多樣性,長期不利於族群生存及演化。為了解黑面琵鷺族群發展潛能,研究團隊進一步比對黑面琵鷺與其近親—皇家琵鷺的遺傳多樣性。
目前皇家琵鷺數量高達10萬隻,廣泛分布在紐澳、大洋洲,與黑面琵鷺相比,兩物種遺傳多樣性差不多,姚正得解釋,這代表黑面琵鷺雖曾發生近親交配,但時間不長,仍保留相當的遺傳多樣性。也就是說,黑面琵鷺還擁有不錯的環境適應能力,未來其族群數量發展應會更加樂觀。
隨著全球黑面琵鷺數量回升,來台渡冬的黑面琵鷺也從去年的2100隻,微幅成長到今年1月的2588隻。姚正得強調,從基因解碼提供的資訊來看,黑面琵鷺族群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關鍵在於有沒有足夠的棲地跟生態資源。
特生中心資料顯示,今年冬天全台吸引最多黑面琵鷺棲息的濕地,前3名分別是台南土城(469)、嘉義布袋(389)、台南七股(267),另外茄萣濕地和鰲鼓濕地也各觀察到214隻、92隻。姚正得呼籲,每年全球逾半的黑面琵鷺會來台過冬,西部沿海濕地其實都有供黑面琵鷺棲息的潛力,望中央與地方政府加強保育濕地,積極守護黑面琵鷺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