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要從貿易自由化獲益,台灣先要有健康的身心

2016-04-18 05:50

? 人氣

南韓為了洽簽FTA,訂立FTA路線圖與短中長期計畫;反觀台灣的作法,則是走一步算一步,亦未展現決心。圖為經濟部長鄧振中先前翻閱中韓FTA草簽內容。(資料照,葉瑜娟攝)

南韓為了洽簽FTA,訂立FTA路線圖與短中長期計畫;反觀台灣的作法,則是走一步算一步,亦未展現決心。圖為經濟部長鄧振中先前翻閱中韓FTA草簽內容。(資料照,葉瑜娟攝)

台灣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即以出口貿易為主,出口貿易約佔台灣GDP的73%。以台灣的經濟型態還有立場而言,不能忽略從1992以降的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之WTO—PLUS風潮。綜觀台灣的政府、社會乃至民間,對貿易自由化的認識鮮有深入而高格局的,只有部分的專家學者為此憂心忡忡並提出建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這波FTA風潮獲益 台灣得先有健康的「身」

台灣的政府仍舊維持過往的舊思維,沒有擬定出高格局的計畫。台灣的經濟部與外交部像是「雙頭馬車」,毫無交集。照理說,FTA的洽簽與談判同時牽涉到經濟與外交,兩部會理應合作。檢視兩部會的官方網站後,發現兩部會的資訊並沒有同步更新,見微知著,不難得知兩部會的沒有有效且協調的合作。

韓國從金大中決心要積極推展貿易自由化開始,金大中率先將外交部改成外交通商部,將外交與經貿整合在一起,展開洽簽FTA的計畫,並訂立出FTA路線圖與短中長期計畫。反觀台灣,台灣的作法是走一步算一步,亦未展現決心。當時的韓國為了加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花了很大的功夫與心力,調整國內法規等,配合OECD的標準,足見其決心。儘管台灣的政府有與一些研究經貿的機構合作,做出各種可行性評估、影響評估等,實際作為卻有待更積極。再者,台灣也須強化自身的產業與體質,台灣有無能從這波FTA風潮中獲益的體質,是很大的關鍵。

台灣的「心」影響「身」

坦白說,台灣有一種「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心態。有時,環境保護、弱勢產業的衝擊與經濟發展難以兼顧,既要環境保護又希望經濟發展、希望弱勢產業不受威脅又要強勢產業持續走強等等,幾乎是不可能的。舉例而言,1986年美商杜邦要在彰化投資設立一個農藥廠,遭到當地居民以環境保護為由反對設廠,最後此投資案終止投資。這件因居民反對終止的外資案已過了三十年,但這件事情會不會成為其他外資在投資台灣時的評估項目,進而影響投資意願?答案是有可能。任何外資投資受挫的事件,都有可能影響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降低外資的投資意願,成為吸引的阻力。環保重要,經濟發展重要,需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這方面定要集合執政者與民間的智慧,共同想出平衡之方法。

「身」「心」之間需要溝通

台灣的「身」、「心」需要良好的溝通,因這部分牽涉到每一次政府的施政能不能讓社會、民眾認同,社會、民眾是不是了解政策的利、弊與衝擊。倘若缺少溝通的管道、深度和廣度,台灣會一直陷在「凡有建設,便有抗爭」的惡性循環,上策無法下達、下方無法理解之循環。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所國際關係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