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復興相渡邊博道8日在東京對外國媒體召開記者會,這位職司重建東北災區的大臣不斷重申,日本已設立最嚴格的檢驗標準,確保出口食品並未受到福島核事故污染,他也拜託記者們報導這個重要事實:遭到輸入管制的日本食品(即台灣所謂「核食」),實際上是非常安全的食品。
不過《產經新聞》11日指出,雖然311東日本大地震當天已屆滿8年,目前還是有24個國家與地區對日本農水產品的進口實施管制。管制日本食品的國家多半位於亞洲,其中又以中國、台灣、南韓的管制最為嚴格、禁止進口的範圍最廣。
中國:去年開放新潟米,此後無下文
中國在2011年的福島核事故後,同年4月8日發佈公告,禁止進口福島、群馬、栃木、茨城、宮城、山形、新潟、長野、山梨、琦玉、東京、千葉等1都11縣的所有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進口,兩個月後山形、山梨解禁,但仍有1都9縣的食品與飼料遭到全面管制。
《產經新聞》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5月訪日,與日相安倍晉三達成針對進口管制議題設立專門小組的共識。經過日方長時間的努力,中國海關總署去年11月28日公告,允許原先在禁止之列的新潟米進口,但仍必須符合食安等法規要求。
去年11月開放進口日本米的公告,原本被日方期待是大幅解禁的先聲,但將近4個月過去,中國對其他被管制進口的日本食品,依然沒有鬆綁跡象。《產經新聞》分析,中國民眾越來越講究食品安全,北京當局考慮到全面解禁可能引來的強烈不滿,對於相關措施自然慎重以對。
南韓:堅定反對開放,WTO爭訟不斷
南韓政府在311福島核災後,以放射性物質可能逸出為由,禁止進口福島、宮城、岩手、青森、群馬、栃木、茨城、千葉等8縣生產的所有水產品。日本政府認為韓方禁止進口的範圍太廣,2015年將其一狀告上世界貿易組織(WTO)。
WTO去年2月公布仲裁報告書,認為至少在2013年後,日本食品的放射性物質含量,與其他國家食品含量相比,並無過高情況,因此以「恣意或不正當的歧視」、「過度的貿易限制」判定南韓敗訴。雖然WTO認為「對食品進行檢驗」才是維護食安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不應在相關證據充足的情況下全面逕行禁止,但韓方對此判決依舊不服,已於去年4月提起上訴,南韓對日本食品的相關禁令在上訴期間維持不變。
台灣:公民投票綁住執政黨手腳
福島第一核電廠8年前發生輻射外洩事故後,我國衛福部在兩周後(3月25日)宣布禁止福島、栃木、茨城、千葉、群馬五縣的所有食品進口,至今沒有取消。這些地方所生產的食品通常也被台灣媒體稱為「核食」,但為何福島北鄰的宮城、岩手未受限制,與福島距離甚遠的千葉卻受管制;或者說,如果要為台灣消費者的食安把關,為何不把管制對象比照中國、南韓,進而擴大為8縣、甚至1都9縣,而是始終維持在這5個縣?這件事在國內的「反核食」討論中,似乎並未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
《產經新聞》稱,蔡英文2016年上台後,原本計劃取消對栃木、茨城、千葉、群馬四縣的食品進口管制(僅保留福島),但在反對黨大力阻擋下難以如願。尤其中國國民黨去年發起反核食公投,去年11月獲得大多數選民支持(779萬票同意,223萬票不同意)。由於台灣的公民投票在法律上具有拘束力,至少在公投兩年內都無法解禁。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去年12月表示,將透過WTO程序解決此一紛爭,也對「台灣因此無法加入年底生效的CPTPP」表達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