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全黨打一人,營造高雄氣氛

2019-03-16 06:10

? 人氣

作者痛批,只有製造對立氣氛、不經查證、沒有論述的新聞,還套著報紙堂而皇之的名稱,一般觀眾看到很容易就被他影響,一直去揶揄高雄種種政策。(資料照,高雄市政府提供)

作者痛批,只有製造對立氣氛、不經查證、沒有論述的新聞,還套著報紙堂而皇之的名稱,一般觀眾看到很容易就被他影響,一直去揶揄高雄種種政策。(資料照,高雄市政府提供)

自由時報一篇新聞標題是一張圖統整韓國瑜「這些政績」 網諷:高雄好幸福,內容提到「為了讓民眾了解韓上任來做了什麼事,有網友特地製作了一張「政績圖」,諷刺表示「在高雄當個韓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且這些都是在0成本的情形下完成的。」 ,現在的台灣充斥著各種價值,今天我們聊聊高雄氣氛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種氣氛的誕生

在一般人熟知台灣的新聞裡面本來就有立場的既定印象,那當然要挑選以及找出是否正確對於一般觀眾又是更難,作者選這篇剛好可以有從大選到現在的新聞,也有對高雄的重點整理,從經驗與邏輯來看,其實也不是看或是評論這篇報導,應該是說評論這個引用的模式,是不是慢慢形成一種唱衰高雄的氣氛。

作者原本想選的一篇「被當作神的禿頭走了」會怎樣? 顏擇雅:從彩色變成黑白,這猛一看或許可以同時浮現兩個人,一是現在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另一個恐怕就是老蔣總統,那篇講得當然是後者,只是指著禿驢罵和尚,指著和尚罵禿驢,其中也是挖苦老蔣總統、小蔣總統的部分,這種挖苦我們暫且打住,但是從這種引用的模式是否洽當卻是欠缺公評的。最後選擇這篇,以標題來看,用一句「網諷:高雄好幸福」當作該報想表達的立場,觀眾可以輕易聯想這很明顯是要諷刺高雄的種種政見,那我們也想好好看看,這篇報導想說說什麼,至少看看他罵了些什麼,但這種新聞到底有什麼實益?看來這個問題只能跳脫實益來思考,它的目的或許是形成一種氣氛。

一個媒體的極化

到底一份報紙,一個媒體,應該用什麼立場,什麼筆觸,去描述社會政治事件,這應該是很多人都可以想見的,只是這篇報導幾乎沒有報紙自己的意見,就直接轉發了粉專一篇文章,附上網友的文章,還附上留言,那這篇報導,或是這個媒體,到底是想表達什麼,這種教育社會的社會功能已經蕩然無存情況下,只可以繼續洗腦和形成對立,完全沒有交代哪裡好哪裡不好,也完全沒有說明政策的來龍去脈,事情的所有條理,就直接說高雄哪裡不好,隨便轉發的粉專的留言,這種意識型態的塑造,氣氛的形成,無非就是想造成或是從中形成意識形態。

20190306-高雄市觀光局長潘恆旭6日出席工商協進會理監事聯席會議。(顏麟宇攝)
作者痛批,直接說高雄哪裡不好,隨便轉發的粉專的留言,這種意識型態的塑造,氣氛的形成,無非就是想造成或是從中形成意識形態。(資料照,顏麟宇攝)

這種新聞長期而且大量的出現,對於一般閱聽大眾,在無法也沒有時間查證比較的狀況下,只能被動接受,接受的情形下大眾就更加失去了比較與思考的能力,他們更加不願意去了解事情真相,大家只想笑一笑,看到高雄就想笑,嘲諷也好,這樣的新聞在速食新聞的時代只會更加普遍,久而久之大家就只看標題、看看圖片,笑一下就過去,但是真的遇上實際議題,親朋好友討論起來,卻又爭論的臉紅脖子粗,投票時又更加不暇思索,新聞媒體這樣拋出一個議題,卻又不加討論、教育大眾,這樣的新聞功能只有極化議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